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英雄模范 > 正文
学习园地
  • 王克勤: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时间:2021-02-26 22:04:14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2635次
  • 王克勤(1920年-1947年7月10日),安徽阜阳县人。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的平汉战斗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先后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1947年7月10日,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

    2009年9月10日王克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生平

    孩童时代

    王克勤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县王东店村(今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镇高菜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有父母和一个弟弟,父亲王晓平字永和,一家人靠租种地主的三亩薄田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后来,父亲因地租太高同地主吵了几句,竟被打成重伤。王克勤13岁时,父亲含恨去世。自此,母子三人只好靠乞讨度日。1939年7月,19岁的王克勤被保长绳捆索绑抓去当了壮丁。他思念母亲和弟弟,曾三次逃跑三次被抓回,每次都遭到毒打。后来,母亲和弟弟在外出要饭时下落不明。

    革命岁月

    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9月提升为班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到牺牲前短短1年的时间里,他毙伤敌232人,俘敌14人,缴获步枪8支,曾9次立功,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当班长后,王克勤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他创立了“三大互助活动”的带兵方法。

    1946年10月6日,在山东巨野县徐庄阻击战中,王克勤带领全班发挥战斗互助作用,与国民党军激战一天,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歼灭大量敌人,全班无一伤亡,圆满完成任务。战后,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3人被评为战斗英雄,王克勤被提升为排长。当时,在部队成分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战斗力是全军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王克勤的“三大互助活动”及其在实战中显出作用,受到野战军首长的重视。11月以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普遍开展了以“三大互助”为主要内容的“王克勤运动”。各部队根据王克勤班的经验,普遍建立了互助组。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号召全军部队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王克勤的“三大互助”带兵经验迅速在全军推广,对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光荣牺牲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在这次战斗中,王克勤率领全排奋勇登城,身负重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7岁。

    轶事典故

    三大互助

    王克勤任班长后,班里陆续补充了几名从解放区参军的新兵和自愿参加我军的解放战士。每次补兵,他同副班长陶武英都像迎接新媳妇一样,早早就收拾好房子,烧好开水,提前为他们领来了被子和棉袄。王克勤深谙团结协作对保障战斗胜利的极端重要性,并受当时解放区普遍组织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启发,创立了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建在班上的互助组。王克勤对班里同志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这句话可以改成‘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他根据自己的实践和观察,创造性地在班里成立了思想、技术、生活互助组,组长由大伙推选,自由结合编组。

    王克勤创立的这一“三大互助”带兵方法,当时收到了很大效果:老骨干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解放战士既受到了教育,又发挥了技术特长;解放区入伍的新兵既能在教育中宣传解放区的新气象,又能很快从老骨干和解放战士那儿学到军事技术。总之,班里每个战士的优点和长处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每人的不足和短处又能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得到迅速克服和解决。“三大互助”使王克勤班迅速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并在不久后进行的山东巨野战役中得到了检阅和考验。

    巨野战役

    王克勤所在的第五十二团一营担任了分割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的任务,他们于1946年10月5日夜占领徐庄。后由于敌情变化,一营由进攻转为防御。6日,国民党第十一师集中兵力向徐庄展开猛烈进攻,解放军第五十二团一营打得英勇顽强,尤其王克勤班打得十分出色。王克勤充分利用自己的军事技术和作战经验,在班里展开互助活动。他向大家说,只有挖工事时多流汗,打起仗来才能少流血。因此,他们既挖了主工事,又挖了预备工事;既挖了射击工事,又挖了掩蔽工事。国民党进行炮火轰击时,炮弹在他们附近爆炸,有同志着慌想跑,他告诉大家不要乱动,炮弹一般不会往原地落,刚落过炮弹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在王克勤的正确指挥下,大家团结互助,相互支援,敌人一次次的进攻均被打退。徐庄战斗打了整整一天。敌人向徐庄发射炮弹2500多发,王克勤班一天打退敌人十余次进攻,他们始终像钉子一样坚守在阵地上。全班毙伤国民党123名,而自己无一伤亡。

    身后葬仪

    1947年7月18日,在王克勤牺牲的定陶县北门,十八旅的全

    体干部战士,定陶县的各界群众,举行追悼大会。旅长肖永银、政治委员李震分别宣读了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唁电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唁电,宣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永远命名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一连一排为“王克勤排”的决定。刘、邓在唁电中高度评价王克勤的英雄事迹,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鲍先志代表纵队党委和首长致悼词。定陶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定陶城的北门改名为“克勤门”,以永久纪念王克勤烈士。王克勤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定陶北门外。

    个人成就

    王克勤作战勇敢,战绩显著,9次立功,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他一人歼敌232名,俘敌14名,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1946年10月6日,在山东巨野县徐庄阻击战中,与国民党军激战一天,全班无一伤亡,圆满完成任务,第六纵队先后授予王克勤“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

    人物评价

    1946年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 [1]

    1947年王克勤牺牲后刘伯承司令与政治委员邓小平联名给王克勤所在部队发去唁电,说“王克勤是战斗与训练、技术与勇敢结合的战斗英雄,是我全军所学习的新的进步的范例。”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王克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后世纪念

    烈士墓

    王克勤烈士墓位于山东省定陶县烈士陵园内,1947年7月18日,王克勤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定陶县城北门芦湾村烈士墓地,陪葬的遗物有烈士的手枪、印章、模范共产党员铜质证章等。烈士陵园始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20010平方米。园内主要有定陶战役纪念碑、烈士纪念堂、以及烈士墓等。

    王克勤排

    在全国解放战争馆里,陈列着一面锦旗,上书“赠给‘王克勤’排全体同志,保持光荣称号,让王克勤在我们的队伍中永远活着。川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制”。锦旗长2.6米,宽1米,用红色锦缎制成,右面镶有彩锦制作的王克勤头像。


  • 上一篇:看看这些照片就知道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 下一篇:方志敏烈士简介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