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菊(1897—1949)女,海南省琼山县(今海口市)塔市乡福云村人,是琼崖著名的巾帼英雄。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会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地下交通员、中共琼山县委委员、琼崖苏维埃政府委员、文南区委书记、琼崖西南临委委员等职。抗日战争初期,受党派遣到琼崖统一战线组织的琼崖战时党政处工作,后历任中共琼崖特委妇女书记、中共琼崖特委委员、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委员、琼崖特委民运部副部长、琼崖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等职务。在长期艰苦复杂的恶劣环境中英勇机智地坚持斗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成为传奇式人物,闻名于海内外,是全琼敬仰的妇女领袖。因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积劳成疾,经医治无效,于1949年8月24日在白沙县毛栈乡病逝,终年52岁,她的光辉英名永载史册。1949年8月26日,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和冯白驹为其题词:“为人民竭尽平生力气,生伟大,死光荣!”、 “20年如一日,历尽艰苦死犹在”。1992年,马白山为刘秋菊题词: “英雄姨母刘秋菊满怀阶级仇恨与共产主义信念英勇机智同敌周转,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斗争,23年如一日,她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团结群众的阶级品质光照人间”。
人物事迹
1897年,刘秋菊出生在琼山县演丰乡(现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福云村。幼年丧失双亲的她,给地主当长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大革命时期,当革命烽火在其家乡燃起的时候,刘秋菊毅然报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会,此后走村串户,宣传发动群众跟土豪劣绅作斗争。
1926年从事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参加赤卫队,不久在琼崖革命先辈林克泽的介绍下,刘秋菊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琼崖苏维埃政府委员。1933年任中共琼(山)文(昌)县文北区委委员,次年任文南区委书记。1936年受中共琼崖特委派遣,任中共琼崖西南临委委员,负责陵(水)崖(县)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1938年10月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到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党政处工作,宣传团结抗日。1940年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妇委书记。1941年任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1945年任中共琼崖特委民运部副部长。1949年任琼崖妇女联合会筹委会主任。1949年8月在白沙病逝。
1942年,丈夫林茂松牺牲后,刘秋菊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加上环境恶劣和战事频繁,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变得骨瘦如柴,脸色苍白。
当时,刘秋菊身边的战友都劝她找机会好好休息,珍重身体。但她表现得很镇静和克制,丧夫的伤痛并不能摧毁坚定的革命毅力,她一如既往地为革命工作而操劳。
1949年8月,由于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刘秋菊在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病逝,年仅50岁 [1] 。
刘秋菊同志曾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委员、琼崖特委妇委书记、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尽管身居要职,但是交通联络、向导带路、挑水做饭和护理伤病这类事情,刘秋菊样样都做,从不计较职位高低和个人得失。
刘秋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之心,超出常人的想象;她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朴实的农民本色,给身边的战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斗故事
她一向以智勇双全著称,是海南各族人民熟知的女英雄,在东南亚华侨中享有盛誉。她一生戎马倥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艰辛的革命环境让刘秋菊身经百战,也屡屡遇险,但几乎每次都让她以其平民本色顺利脱险,叫敌人识别不了,奈何不得。
1928年春节期间,刘秋菊、林克泽等人在演丰乡迈聘村共产党员林太川家里开会,由于探子告密,敌人派出民团20多名团丁,把村子包围了起来,情况万分危急。刘秋菊坚决让林克泽等人先从后门撤退,自己决计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刚好此时林太川的妻子正在给双胞胎喂奶,刘秋菊急中生智,立即把身上的一件衣服脱掉,将枪藏好,给林大嫂使了一个眼色,然后从她怀里抱过一个婴儿,佯装给孩子喂奶。不久,敌人冲入林家,刘秋菊暗暗拧了一下婴儿的屁股,孩子顿时哇哇大哭。于是,她搂住婴孩一边摇动,一边喃喃自语:“哦哦哦,侬别哭,不用怕,老总是过路的。”
“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共产婆’没有?”敌人对她这对“母子”未起疑心,只是恶狠狠地向她问话。
“他们刚跑出去了。”刘秋菊指着林克泽撤离的相反方向答道。
还有一次,刘秋菊到云龙执行任务时,被敌人追赶,进入一个村庄时,看到几个妇女忙着舂米,于是脱去黑色外衣(她经常穿着黑色外衣,但身上穿了两三件衣服,以应付紧急情况),凑上前去,跟她们一边舂米,一边嘻嘻哈哈地拉家常。当敌人靠近时,她故意撞倒旁边的一位村妇,假装为争着拿簸萁而吵起架来,旁边的几个姐妹连忙劝和,假戏真做,敌人就是看不出破绽来。
1930年7月的一个傍晚,刘秋菊和神枪手林茂松(后来成为她丈夫)执行任务回来,经过琼山苏寻三乡的一个山涧时,依稀看见有100多个敌人黑压压地包围过来,她们赶紧躲进山林,敌人便开枪射击。乘着刚刚降临的夜雾,刘秋菊和林茂松也开枪还击,双方枪声密集,敌人不知道刘秋菊他们人数的多寡,不敢贸然冲锋。
刘秋菊感到寡不敌众,不能久战,于是跟林茂松商量后采取东打一阵、西打一通的策略,让敌人判断错误,互相火并。果然,他们向东边开火,敌人便速速向东边应战;他们往西边丢了两枚手榴弹,西面的敌人紧张起来,全线开火,枪声大作。两边的敌人渐渐向中间地带靠拢,竟然对打起来。刘秋菊和林茂松则在敌人对战之际,向枪声稀落的北面突围。而敌人却火并到深夜才发现自己人打自己人,于是才懊恼地收兵。
1932年春节前夕,为了打击文昌县潭牛墟敌人的嚣张气焰,中共琼文县委决定突袭敌人,派出陈英为袭击小队长,由刘秋菊当向导,并协助歼敌。小队仅10多人,一切按计划行事。
陈英和刘秋菊先派一名侦察兵挑着豆腐花在敌人炮楼附近叫卖,其余战士则乔装成挑米挑菜的赶集群众,三三五五地进入潭牛墟,他们靠拢过去买豆腐花,然后故意争吵,并动手打起架来。.
刘秋菊赶来呵斥道:“不成体统,光天化日之下,在官府衙门前打架,去去去,到炮楼找长官理论去!”这句话是刘秋菊发出的行动信号。于是,这群“民众”你推我搡,向敌人的炮楼奔去,一窝蜂地冲上了炮楼。陈英一枪就击毙了敌人的乡长,刘秋菊也毙掉了文书和哨兵。战士们迅速背上敌人的枪支弹药,然后放火焚烧炮楼,胜利撤退。
敌人做梦都想不到,此次突袭的人员中,就有他们悬赏5000块大洋缉拿的刘秋菊。
名扬海外
刘秋菊的名字不但在海南家喻户晓、广为传颂,还远播到了海外。
抗战时期,新加坡《星洲日报》报道琼崖抗日消息时,曾写到:“……其后尤以独立队冯白驹与刘秋菊二位,英勇卓越,在琼山、文昌、定安各地战役,建功殊大,留下不朽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