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开国将军 > 正文
学习园地
  • 开国上将:杨成武
  • 时间:2020-05-14 14:29:33        编辑:李小冉        点击量:2570次
  • 杨成武(1914—2004年),原名杨能俊,长汀县宣成人,民国3年(1914年)10月27日生。年幼时就读于村内私塾和教会小学,后在亲友的帮助下,到县城读中学,从此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

    民国17年,投身革命,加入共青团。民国18年,参加四都、古城农民暴-动和赤卫队,任少年武装先锋队大队长。3月,配合红四军攻占长岭寨和长汀城,组织汀江两岸农民暴-动。随后,赤卫队改编为闽西红军第三路军,任第三路军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先后参加了攻打龙岩、永定和上杭白砂镇等战斗。民国1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9年3月闽西红军编入红四军后,杨成武参加了上杭、吉水、樟树、文家市等战斗。他作战勇敢,初显指挥才能,由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升任大队长(营长)。

    民国19年11月至民国23年10月,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历任红十二师教导大队政委、师政委办公厅秘书长兼直属党委书记、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委兼中共江西广昌县委书记、红二师第四团政委,率部转战中央苏区,腿部两次负伤。被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誉为“模范团政治委员”,荣获红星勋章一枚,其领导的红四团也被授予“英勇冲锋的红四团”的锦旗。

    民国23年10月,参加长征,与团长-(后为黄开湘)率红四团多次作为先头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屡战屡胜,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保卫遵义会议。在突破湘江的战斗中,腿部再次负重伤,躺在担架上继续率部前进和指挥作战。民国24年1月遵义会议后,杨成武又率红四团多次担任先头团,四渡赤水、智取三县、抢渡金沙江、跨越大凉山、飞夺泸定桥、开辟雪山草地通道、强夺天险腊子口,屡立战功,多次受到中革军委的嘉奖和毛泽东的表扬。民国24年9月,红四团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四大队后,任大队政委。率部参加了青石嘴、六盘山和吴起镇战斗,取得战略转移的最后胜利,民国24年10月,到达陕北。杨成武和红四团为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红一军团授予“开路先锋”的锦旗。民国25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政委,与师长陈赓率部参加了东征战役。6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第一科学习。12月毕业前,改任红一师师长。

    抗日战争开始后,杨成武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他与政治委员邓华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随后,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独立团连续收复涞源、广灵、灵丘、蔚县、易县、浑源、阳原7座县城,建立了以涞源、蔚县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不久,担任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师长。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独立第一师改称军区所属第一军分区暨第一支队,杨成武改任司令员,并一度兼任政委和中共晋察冀边区一分区地委书记。其间,他率部参加了忻口、太原等战役的作战,取得冯家沟等战斗的胜利。

    民国26年11月下旬至民国33年夏,杨成武率部战斗在长城内外、太行山麓、易水河畔,参加了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的历次围攻、“扫荡”、“清剿”、“蚕食”的作战,参加了着名的“百团大战”,以及历次破击战、攻势作战等。其间,他率部进行了紫荆关、王安镇、东西庄、大龙华、塘湖、白堡、易(县)满(城)徐(水)、雁宿崖、黄土岭、井径、东团堡、狼牙山等战斗,这些作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黄土岭战斗中,他指挥所部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震惊了全国抗日战场和日本朝野,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驰电称赞。他也因此成为晋察冀军区的着名战将。

    民国33年8月,杨成武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在冀中人民配合下,他与政委林铁率部创造性地运用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人民战争的方法和战术,开创平原游击战争的新局面,为大-作战建立战略基地。在民国34年春夏季攻势作战中,他率部连续进行了任(丘)河(间)、文(安)新(镇)、安(平)饶(阳)、子牙河东、大清河北等5个战役,收复12座县城。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杨成武任冀中纵队司令员。他率部参加了大-作战,连续收复16座县城,并令一部兵力挺进辽宁省西部,配合友军向东北地区挺进。随后,他又率主力一部进至张家口地区,扫除察哈尔省南部的日伪军残敌。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成武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委、第三兵团(后改称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率部转战华北、指挥或参与指挥了大同集宁、平汉线北段、易(县)满(城)、保(定)北、正(定)太(原)、青(县)沧(州)、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涞水、察(哈尔)绥(远)、平津、太原等战役,特别是他率部打响平津战役第一枪,全歼国民党军第十一兵团共5.4万余人,解放张家口,创造了当时华北战略区一次歼敌人数之最,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杨成武受命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指挥所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中共华北军区委员会代理书记、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完成了毛泽东关于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的任务,创造了朝鲜战场上日歼敌最高纪录,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功勋章。1952年回国后,他历任中共华北军区委员会书记、华北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中共防空军委员会书记,人民解放军常务副总参谋长、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总参谋部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组长。其间,他还担任了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平建设时期,杨成武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卫和建设祖国、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的援外作战和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革”初期,杨成武陪同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为保护老帅和大批高级干部、专家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68年3月,林彪、-炮制所谓的“杨、余、傅”事件,捏造种种罪名,将他和家人关押、-长达6年半之久。1974年7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为杨成武等平反恢复名誉。1974年8月,杨成武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总参谋部委员会第二书记、人民解放军三总部召集人。1976年,参与了粉碎--集团的斗争,保持了军队的稳定。1978年1月,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当选为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等职。出版有《杨成武回忆录》(上、下卷)、《杨成武军事文选》(两卷)、《杨成武将军自述》等书。

    1988年杨成武离休后,继续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和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出席或列席了中共第十二至-全国代表大会。担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名义顾问、会长,为革命老区和重点贫困地区的建设、希望工程、青少年教育、体育事业、减灾救灾及家乡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成武戎马一生,素有“百战将星”、“开国战将”之称,以“忠诚、勇敢、智慧”而闻名。毛泽东把他与-、杨勇一道称之“三杨(阳)开泰”。赫赫威名,闻名中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成武先后十几次回到故乡,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深情,深深地印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2004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

  • 上一篇:开国上将:张爱萍
  • 下一篇:开国上将:李涛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