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开国将军 > 正文
学习园地
  • 开国中将 : 刘金轩
  • 时间:2020-05-29 11:27:49        编辑:李小冉        点击量:2791次
  • 刘金轩,原名刘发宏,1908年9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镇丝塘冲村,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之一。他戎马一生,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军长、陕西军区司令员、第64军军长和铁道兵副司令员等职。1984年4月27日,于北京病逝,终年76岁。

    革命经历

    成为红军普通战士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有一部分官兵是由国民党军投诚而来。这些弃暗投明的官兵中,有的后来经历战火洗礼,逐步走上了军队高级领导干部的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悍将,刘金轩就是如此。

    刘金轩出生在贫苦农家,才一岁多,母亲便去世了。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从小就学会了自力更生,摸鱼捞虾、砍柴割草、捉泥鳅、掏野鸭蛋,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有“饿不死”的主意。

    1926年6月,北伐军入湘,国民革命军第8军在祁阳招兵。生活艰难的刘金轩报名参了军。1929年3月,他调任第9路军18师54旅副连长。在这里,刘金轩的命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迅速发展到约十万人,并开辟了十余块苏区,成为国民党当局的心头大患。10月,蒋介石取得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胜利后,腾出手来组织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命驻江西的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实施。这次“围剿”,蒋介石动用了超过11个师的兵力,刘金轩随18师参战。

    面对强敌,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并主张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在地形和群众条件较好、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国民党军先后向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进攻,均扑了空,随即以主力转向赣江东岸推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军有计划地实行战略退却。12月上旬,蒋介石到南昌亲自组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确定了对中央苏区分进合击的策略,并任命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12月16日,国民党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大举进攻。张辉瓒率第18师师部及两个旅,于29日由东固孤军冒进龙冈。30日,红一方面军趁该师于运动中,突然发起猛攻,将其全歼,毙伤俘敌近万人,俘张辉瓒,第一次反“围剿”首战告捷。红一方面军乘胜追击,于1931年1月3日再歼国民党第50师一个旅。至此,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被粉碎。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实际上,前头不只捉了张辉瓒,包括刘金轩在内的许多18师官兵向红军投诚。红军对待他们的原则是,愿走的发给路费,愿留的参加红军。穷人出身的刘金轩选择了留下,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国民党军的副连长到红军的普通战士,刘金轩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作战勇敢,冲锋陷阵,很快脱颖而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跟随彭德怀转战于闽山赣水之间,先后任红三军团第5军1师3团班长、排长、连长,师特务连连长,第5师第14团3营副营长、营长。1933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刘金轩长征到达陕北。

    到陕北后,刘金轩任陕北红28军第一团团长。我军历史上,同一时期同时存在两个红28军。其中一支是由红25军留在皖西的部队整编,另一支由陕北红军和当地游击队整编而成。刘金轩到任刚七天,就在攻打榆林西南波罗堡国民党军的战斗中,右腿被子弹击伤。

    1936年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东征,刘金轩任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第五战区司令员。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刘金轩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1师参谋长。红军西路军在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的骑兵和胡宗南的优势兵力夹击下,寡不敌众,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中革军委获悉西路军危机,迅即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的援西军对西路军进行救援。援西军政治委员为张浩,参谋长为李达,辖红四军、31军、28军、32军、骑兵一团等。刘金轩协助91师师长徐深吉、政委桂干生参加了援西军组建和行动。随着局势发展,包括刘金轩在内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开始为抗战作准备。

    敌后抗战屡立战功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刘金轩后来任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1940年5月23日,晋冀豫军区新编第10旅成立,下辖三个团,刘金轩调任新10旅28团团长。6月,晋冀豫军区撤销,成立太行军区。1941年9月,太行军区成立第六军分区,刘金轩任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多次参加反“扫荡”作战,同时还要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

    1943年8月9日,阎锡山配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调集四个团的兵力向我军驻地西马村、河路村进犯。刘金轩指挥八路军第772团、第54团同阎军战斗。阎军具有炮火优势,利用步炮协同向我军阵地进攻。刘金轩亲临前沿阵地,指挥部队反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阎军毫无进展,还遭受了一定的伤亡,不得不放慢进攻节奏。刘金轩判断,阎军很难夺取我西、河二村。我军完全可以抽出一部分兵力迂回穿插到阎军侧后,出其不意打掉敌人的炮兵阵地和指挥所,然后前后夹击,全歼来犯之敌。

    当天下午,刘金轩下达命令:由第54团团长王墉带两个连的兵力,利用暗夜直插阎军腹地“猛虎掏心”,然后立即迂回到阎军侧翼,切断其退路,形成前后夹击态势。其余部队加强防守,吸引牵制阎军,以保证其奇袭的成功。

    参加奇袭的部队出发前,刘金轩作了动员讲话,仔细检查了化装成阎军模样的前卫分队每个同志的装束。奇袭部队顺利到达预定地域,以最快速度包围了正在昏睡的阎军。王墉团长一声令下,官兵猛烈进攻,很快就将敌人全部消灭了,占领了阎军炮兵阵地和指挥所。这时天还没有亮。穿插部队马不停蹄,留下一部分同志坚守阵地,大部分兵力在王墉带领下迂回到阎军侧翼,切断了阎军的退路。阎军遭到前后夹击,又失去了炮兵的支援,很快就被消灭了。这次歼灭战,共歼灭阎军第61军、第43军各一个团的兵力。

    1944年夏天,刘金轩调任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组织军分区部队对日伪军作战,直至1945年8月取得抗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领导“偏师”打出威风

    抗战胜利后,刘金轩由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调任太岳军区第24旅旅长。1946年5月,第24旅改称太岳军区独立旅,刘金轩任旅长,李耀任政委。

    1946年11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指挥太岳独立旅、359旅、晋绥独立4旅发起吕梁战役。11日,独立旅由霍县出发,四渡汾河,与友军一起包围了隰县县城。该城守敌为山西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杨澄源所率地方武装3500余人,防御工事较为坚固。独立旅与4纵13旅负责主攻,独立旅所属70团1营首先拿下了城东南高地俞家垣,掌握了打开隰县县城的钥匙。28日黄昏,总攻开始。独立旅突击队搭梯登上东南城头,率先突入城内。班长焦子玉率全班战士直插敌指挥所百兴城,俘敌总指挥杨澄源和少将参谋长胡芳珍。这次战斗,独立旅共歼敌1500多人。随后,独立旅又参加了汾孝战役、晋南战役,配合主力部队解放了晋西南大部地区。尤其是1947年4月6日奇袭稷山县城,毙伤敌百余人,俘敌1270人,自身却只牺牲2人、负伤3人,创造了一个光辉的战例。

    1947年6月,刘金轩率部在曲沃一带修整整训。为了适应战略转变需要, 他在整训中重点抓军事技术训练。比方说练投弹,不但要求官兵投得远,而且要投得高、 投得准。还要求官兵练爬梯子、过跳板,为打攻坚战作准备。他提出,要严字当头,从实战、恶战的需要出发,抓好训练。整训中,各连队都进行了分组训练,成立了投弹组、梯子组、突击组。各组都以突破敌人的城墙为目标,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刘金轩经常出现在连队训练场上。据时任36团参谋长陈如意回忆,刘金轩有时和大家一起席地而坐,谈笑风生;有时和干部一起研究训练方法,严肃认真;有时为战士纠正动作要领,一丝不苟。通过短暂的整训,官兵军政素质有了明显进步。陈如意说,投弹组一般能投40米高,并能准确地投到城墙掩体内;跳板组能在10分钟内将跳板搭到“敌城”外壕上;梯子组能通过跳板将梯子竖到“敌人”城墙上。整训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为夺取攻坚破城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陈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太行军区9纵、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等部8万余人,组成陈谢兵团,准备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建立豫鄂陕根据地。

    此时,太岳军区独立旅已改番号为晋冀鲁豫军区4纵12旅。12旅虽然隶属于主力4纵,但基本上独立执行作战任务为多,因此被称为“主力中的偏师”;而因为其官兵素质好、作风顽强、攻守兼备、完成任务出色,因此又有“偏师中的主力”之称。

    12旅随4纵向黄河北岸挺进。8月20日抵达豫北济源邵原镇,做好强渡黄河的各项准备工作。刘金轩率领12旅作为纵队的预备队。陈赓对刘金轩说:“让你当预备队,有情绪吗?放心吧,会有硬骨头让你去啃的。过河后,你要大胆向鄂北、陕南挺进,牢牢地牵制住胡宗南的兵力。”

    8月22日夜,左路10旅和11旅避开原有的渡口,在三个渡河点展开强渡。23日拂晓,右路陈康率领的13旅担负渡河突击,刘金轩率领的12旅负责掩护,在济源小教口渡河点发起渡河作战。国民党军为了阻击我军过河, 反复派飞机侦察,封锁河面。为了确保渡河成功,刘金轩带领各团领导详细察看了地形,制定了周密的渡河方案。从24日黄昏开始,12旅分批强渡黄河。12旅官兵回忆说:“满载着干部战士的木船,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冲破炸起的冲天水柱,艰难地向对岸驶去。有的船被炸翻了, 战士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拼命地向前游去。还未渡河和已渡过河的连队,占领有利地形,组织对空火力,打敌人的飞机,掩护战友渡河。经过3个小时的强渡,全旅到达黄河对岸。”

    渡河完成后,刘金轩率部奔袭洛宁县城。8月31日凌晨,刘金轩一声令下,34团和35团同时发起攻击,仅用一小时就解放了洛宁县城,俘获洛宁县县长等1000余人。

    还没等部队喘口气,陈赓转来了中央军委电报,命令12旅抢占豫陕咽喉卢氏县城,相机向陕南、鄂北展开。12旅随即兵分两路,由刘金轩和政委李耀各带一支部队向卢氏县城挺进。两支队伍于9月8日抵达卢氏城郊,包围了县城。

    卢氏县城为豫陕两省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守军是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营及地方保安团、自卫队等1500余人。刘金轩抵近侦察后,决定采取步炮协同战术强攻。9月10日下午,12旅发起攻击,在炮兵的掩护支援下,不到20分钟,突击队首先从西关登城,打开突破口。团参谋长张坚带领3营主力迅速跟进,冲向敌指挥部,将溃敌挤压于城东北角。36团此时也从北关攻入城内,仅两个小时的战斗,就全歼了守军。部队进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人民群众热烈欢迎。4纵来电:“卢氏纪律良好,甚慰,除通令各部队学习外,特电嘉奖。”

    12旅解放洛宁、卢氏,保障了陈谢兵团右翼安全,同时威逼潼关,迫使在陕北作战的胡宗南不得不将国民党整编第65师向关中调防,从而减轻了西北野战军在陕北的作战任务。

    灵陕战役后,为贯彻中央军委作战意图,陈赓率4纵主力隐蔽东进,留下12旅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17师继续西进,开辟陕南根据地,牵制分散敌人兵力,配合我陕北、豫西、中原战场作战。他鼓励12旅:“部队有着光荣历史,有单独作战、创建根据地的经验,干部战士都能征善战,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9月28日,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17师和豫西军区陕南独立团与12旅胜利会师。次日,刘金轩、李耀与西北民主联军38军副军长陈先瑞、17师师长张复振、政委梁励生等人在商洛镇召开联席会。刘金轩说:“下一步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陈司令员的电报精神,主要是向洛南、商县、镇安、商南、山阳诸县挺进,创建陕南根据地。”会上,熟悉陕南的陈先瑞把陕南地区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能否建立陕南根据地直接影响着战略全局。陕南是国民党西南后方门户,从红军时起,我军八进八出陕南,但都没能建立根据地。解放战争开始后,急需在陕南建立根据地。刘金轩说:“我们要‘九进九不出’,这是历史任务!”

    在陕南建立根据地为什么难?一方面,当地贫穷落后,补给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国民党军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大后方有共产党武装,胡宗南调整编第65师外加38旅向商洛开来。为了开辟陕南根据地,我军下定了“再苦也要忍受,再难也要坚持,即使讨饭,也不出陕南,死了就埋在陕南”的决心。

    10月1日,西北民主联军17师率先与国民党整编第65师接火。刘金轩分析认为,我军在龙驹寨尚未展开,这一带地形受限,部队难以展开,东西两面都有强敌,敌兵力数倍于我。刘金轩向陈先瑞、张复振建议,避其锋芒,转移东进,伺机再反戈一击。陈先瑞和张复振赞同这一建议。10月19日,12旅和西北民主联军17师到达豫陕交界的官坡、兰草地区进行短期休整。

    部队长期远离纵队主力在崇山峻岭之间作战,物资供应困难。有的战士对长期在陕南作战没有思想准备,总想打完就走,对在陕南斗争的复杂性、艰苦性缺乏充分认识;有的战士想打大战,不愿意在陕南游击。刘金轩随即表态:“就是部队打光了,剩下我一人,也要战斗下去!”

    刘金轩的态度成了一个标杆。大家说,跟着刘金轩饿不死。官兵们纷纷要求担任最困难、最艰巨的战斗任务。刘金轩针对国民党整编第65师作战特点制定了战术原则:插档子,兜圈子,绕弯子,钻空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虚张声势,疲惫敌人,乘虚而攻,先打分散孤立的敌人,集中主力歼其一部。为了迷惑敌人,部队对外旅称师、团称旅,各级干部自动高称一职。

    11月1日,12旅主力进陕南前,西北民主联军17师伪装成主力部队,先从卢氏、官坡一带行动,制造大部队行动的假象和声势。果然,国民党整编第65师被牵着鼻子。11月3日,12旅捕捉战机,在当地游击队带领下从峡谷穿插至山阳城,活捉了国民党山阳县县长及警察局局长以下800余人。这是进入陕南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刘金轩每打下一地后就建立政权。到1948年6月,鄂陕地区的镇安、丹凤、山阳、郧阳、郧西、均县、白河、旬阳、山商、上关等10个县都建立了共产党的县政府,两郧、商洛还建立了共产党的专署。国民党整编第65师,以及后来调来增援的国民党第27师、79师、青年军206师等,均被刘金轩部一一消灭。

    1948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改称中原军区。6月7日,中原军区以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17师和陈谢兵团4纵12旅为基础,组建陕南军区,刘金轩任陕南军区司令员。

    陕南军区成立后不久,就迎来了第一仗—襄樊战役。

    襄阳城依山傍水,地势十分险要。北与樊城隔水相望,南有群山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此役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6纵、桐柏军区部队和陕南军区部队共14个团的兵力进行。

    7月3日拂晓,陕南部队急行军,以突袭手段占领了谷城以西敌军阵地。随后,所属35团、郧白独立团迂回老君山背后,34团作正面进攻,经十余分钟激战,我军攻克老君山,将敌追至汉江边,歼敌163旅大部,其中俘敌副旅长以下1800余人。谷城的解放,使参与襄樊战役的部队能够东西对进,刘伯承评价说“对襄樊战役初战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我军主力齐聚襄樊外围,经过十余天的奋战,陕南军区部队基本扫清了外围据点,6纵直抵襄樊城下。15日20时,总攻开始。6纵率先打开西关入城,但却被鼓楼制高点敌人火力所阻。此时,12旅第一梯队35团也从城东北角打开了缺口,但敌人居高临下,负隅顽抗。35团打退敌4次反扑后,伤亡很大,牺牲的营级指挥员就有6名。正面攻击不利,35团果断变招,以少部兵力从左翼牵制,主力从右翼猛攻,敌人被迫后撤。第二梯队34团直插敌第15绥靖区司令部所在地杨家祠堂。第15绥靖区由康泽任司令官。战前,中央军委专门来电:“康泽是国民党的中央常委,大特务头子。康泽司令部所有资料,一张纸片都不能漏掉!康泽只能活捉,不能击毙!战斗中注意搜集敌人之密件,对二局工作甚有用。”部队到了康泽司令部门前了,刘金轩专门打电话提醒:“要活捉康泽,不要击毙!”在12旅支援下,34团3营教导员张景纯率十几名战士率先打了进去,生俘敌副司令官郭勋祺中将。康泽被打伤后,藏在死尸堆里装死,后被6纵18旅官兵识破生擒。襄樊战役于16日拂晓胜利结束。

    襄樊战役后,陕南军区奉命参加淮海战役。刘金轩率部在南阳牵制国民党黄维兵团和南阳绥靖区王凌云部达一个多月,接着又配合王近山指挥的6纵开赴双堆集地区参加围歼黄维兵团。

    淮海战役后,刘金轩率陕南军区部队回到陕南根据地,先后打下了武关、竹林关等要地。1949年5月1日,陕南军区部队奉命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陕南军区司令员刘金轩兼任19军军长。刘金轩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首任军长。1949年11月,刘金轩奉命率19军西进,参加解放西南的战役。19军兵分两路,一路沿汉江北岸汉白公路攻击前进,一路沿大巴山北麓向镇巴进军。12月底,刘伯承、邓小平命令19军歼灭流窜至大巴山一带的国民党新编第4、第5、第8和第127军残部。19军在刘金轩指挥下,完成了刘伯承、邓小平下达的作战任务,歼俘国民党军近两万人。

    1950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军代理陕西军区工作,同时撤销陕南军区,刘金轩兼陕西军区司令员。1952年6月,19军番号撤销,陕西军区改为陕西省军区。57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成了著名的石油师;55师保留原建制,调归西北军区领导。刘金轩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4年底,刘金轩调任第64军军长。1959年11月任铁道兵副司令员,主管铁道兵院校和部队训练工作。1975年以后任铁道兵顾问和纪委副书记等职。1982年12月,按大军区正职待遇离职休养。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金轩为人刚直不阿,对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1984年4月26日,刘金轩早上锻炼回来正在给院里的苋菜浇水,突然腹痛难忍,随后被送往解放军301医院,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第二天晚上与世长辞。根据他的遗愿,子女们将他的骨灰撒在了故乡的湘江。

  • 上一篇:开国中将 : 曾泽生
  • 下一篇:开国中将 : 郑维山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