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少卿(1911-2003),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黄州区)人。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农民革命运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并参与了创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后又参加了兖州、莱芜、淮海等战役。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秘书长兼华东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生平
1910年9月30日,刘少卿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镇刘家屋基。少时家贫,7岁时,其父做小生意被骗,讨债的人一度甚至把家里的锅扛走。为分担家庭的重荷,年幼的他被迫外出帮工和当放牛娃。
1926年,担任团风镇二区的工人纠察队的分队长和儿童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在亲友的帮助下逃到武昌,投入由叶剑英任团长的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当兵。后几经曲折被调到广州的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第三营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俘,因年幼冒充勤务兵幸免于难,被留在第四军第十二师继续当兵。
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3军团1师3团连长、红军学校连长兼教员、红4军10师28团团长、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
长征时,刘少卿在干部团1连任副连长。到达陕北后,干部团和陕北红军的干部学校合并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刘少卿在地方干部营2连任连长。成立红军大学时,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为红军大学第3科,并附设步兵学校,刘少卿担任游击战术教员。
1936年6月,国民党的一个营突袭瓦窑堡,谭希林和刘少卿带两个连迎击敌军,激战1小时,谭希林负重伤,刘少卿奉红军大学校长林彪的命令,将队伍撤至有利地形据守待援,后韦国清率一个营增援,但由于在战斗中韦国清负伤,加之部队缺乏弹药,只好边打边撤。这一仗虽然打得不漂亮,但迟滞了敌军占领瓦窑堡的时间。
抗日战争开始后,刘少卿在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任作战科长。
1939年1月,李先念率领160多人,组成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河南竹沟出发,向武汉外围敌后挺进,李先念是这支队伍的司令员,周志坚是参谋长。刘少卿当时是李先念这支队伍的一员。李先念率领豫鄂独立游击大队经过豫鄂边的四望山、平汉路东的信罗边、鄂东的大悟山、鄂中的应山,沿途先后同豫南的信阳挺进纵队、鄂东的新四军第6游击大队、许金彪的湖北抗日游击大队以及鄂中陶铸率领的部队,6月,在鄂中安陆县,与先期到此开展游击战争的陈少敏部会师,成立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委(陶铸曾代理政委),周志坚到下属的第1团队任政委,刘少卿出任支队参谋长。
1940年1月,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改称豫鄂独立游击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委(任质斌曾代理政委),刘少卿仍然担任参谋长。
1941年4月,豫鄂独立游击纵队改编为新四军5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刘少卿出任支队参谋长。在新四军系统,刘少卿还担任鄂东、鄂皖湘赣游击总指挥、第4军分区司令员、河南游击兵团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卿到北平军调部任中共方情报科科长。后来他担任过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卿担任的职务较低,历任上海铁路公安局局长、华东局副秘书长、训练总监部陆军训练部部长、总参军训部副部长。
1955年,刘少卿在陆军训练部任萧克的副手,原上报授中将,最后授予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3年,刘少卿开始"赋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少有人贴他这个"逍遥派"的大字报,基本上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什么冲击。
1975年,刘少卿被任命为总参军训部"顾问"。
1982年,他挂靠在已经缩编为军级单位的军训部按正兵团级离休,后一直住在北京王府井菜厂胡同的一个四合院。
2003年3月13日16时33分,刘少卿将军安详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