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成(1905~1969)男,河南洛阳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任炮训队队长、红三军第9师炮兵连连长、红一军团炮兵营营长。
1969年11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一、开国少将赵章成年表
1934年,赵章成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赵章成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第129师司令部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赵章成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3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
建国后,赵章成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第三训练基地司令员、炮兵14师师长。
1954年,赵章成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1955年,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生平
二、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7月赵章成参加了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1931年他随军围剿江西苏区。赵章成是1931年4月在江西白沙战场,“自动参加红军”担任红军独立师特务营排长(历史证明人陈光),同年5月任红三军炮训队队长(历史证明人杜平),9月任红三军九师炮兵连长(历史证明人朱良才)。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时,红军不但有迫击炮,还有三七平射炮,红一军团将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组成了炮工营,赵章成担任营长。
同年11月14日于红三军九师炮兵连由刘正山、吴海介绍,赵章成加入中国共产党,无候补期。而宁都起义发生在1931年12月14日,此时赵早己参加红军并已入党一个月。
赵章成参加红军后,作战勇敢,屡建奇功。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乌江、遵义、娄山关、大渡河、安顺场、泸定桥、腊子口等著名战役里,以其百发百中的射击技术,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配合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战斗。
在这次强渡大渡河、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关键战斗中,迫击炮再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赵章成亲自操作他以仅有的3发炮弹,弹不虚发,命中敌人核心阵地,功不可没,毛泽东签发命令,授予他“神炮手”光荣称号。
三、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赵章成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一二九师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
一次战斗中,六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在赵章成的口令指挥下为他的不同目标给炮弹改装不同药包,百团大战打管头时,为了把日军从碉堡里赶出来,赵章成把迫击炮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填满辣椒面,再装上引信,共制作了二十发这样的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率炮兵连把阵地推进到距敌150米处,表尺打到50度,亲自瞄准试射。攻击开始后,四门炮实施抵近射击,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人碉堡,日军以为我军投射毒气弹,纷纷弃堡出逃。
在关家战斗中,赵章成把炮兵阵地推进到距敌两百米处,各炮以最快的速度发射,一分钟打出二十五发炮弹,形成密集火网。赵章成亲自指挥一门迫击炮,用高射角,在山下向山上射击,发发击中目标。
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总部的兵工厂开始生产步兵炮,请赵章成到兵工厂做技术指导。赵章成在火炮性能方面的造诣较深,经他建议,对82迫击炮进行改制,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四、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第3师师长,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60年代的“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又一次成为军内的新闻人物。赵章成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当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对赵章成的教学活动都作了长篇报导。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拍成了详细的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不停射击,靶标被一个个地击毁。
五、人物轶事
1、射击姿势趣闻
赵章成原是西北军的迫击炮手,尽管他没有文化,但在旧军队的严格的旧式军棍训练下,他结合自己的天赋和战斗经验,练就了精湛的迫击炮操作技术,射击技术十分娴熟,而且总结出许多土办法。1931年参加红军,在军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笔。
所传说的每次射击前要拜佛,其实这是误传,赵章成射击前的姿势是在为火炮赋予射向和用跳眼法测距。为火炮赋予射向,其姿势为右臂前伸,肘部略微弯曲,手掌五指并拢拇指稍微弯曲掌心向左,指向目标方向。这是在观察所指挥员向炮兵侦查兵指示目标,也是炮阵地指挥员向瞄准手指示射击目标,统称赋予射向。
跳眼法测距这是炮兵使用的一种简易测距方法。这种方法误差很大,判断两点间隔是关键,只能用来大致估算距离。只有炮兵才懂得这个指挥手势。当年红军很多人从未见过。而且这个姿势有点像单掌拜佛,所以就以讹传讹说赵章成信佛,射击之前要拜佛。
2、安顺场强渡战斗
在安顺场强渡战斗中,过河运载工具只有一条小木船。第一船过河的就是“十八勇士”,领队的是连长熊尚林(抗战时阵亡),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强行登上了对岸;第二船领队的是营长孙继先(建国后授中将军衔,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当船到中游时中弹漏水,因敌火力压制造成船工慌乱,偏离方向,一时难以靠近对岸。这时第一批登岸的“十八勇士”被敌机枪火力压制在滩头,岌岌可危。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
这时赵章成仅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技术来代替瞄准装置。仅仅三发宝贵炮弹,不可能试射也不允许浪费的困难情况下,赵章成的三发炮弹,准确无误地及时命中目标,摧毁了敌方三个机枪火力点。
赵章成的准确炮击,使得“十八勇士”藉此机会夺占了工事,为第二船支援部队靠岸赢得了时间。同时,这三炮对没有重武器装备的川军是极大的威摄,他们并不知红军只有三发炮弹。川军士兵因惧怕炮击而开始退逃,防御彻底崩溃了。随后杨得志率增援部队乘第三船渡河,安顺场强渡战斗以红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结束。
在某些作品中,将赵章成这重要的三炮误记为是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实际上,在泸定桥战斗时,红一方面军全军已再也找不出一发迫击炮弹来了,赵章成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抗战立奇功
3、赵章成之子在接受采访
安顺场战斗令赵章成的名字留在了军史上。然而这还不是他“神炮”的颠峰之作。最能体现赵章成“神炮”魅力的战斗发生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遗憾的是那场战斗的具体时间、地点、规模等详细材料一直难以搜寻,只知道那时赵章成在129师任职,那场战斗是该师抗战中期一次规模较大的攻击战斗。
在那次战斗中,八路军缴获了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参战部队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操炮,而战斗又急需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门急调本不在战场的赵章成快马赶来,并且专门选出六名战士供他指挥。
炮击开始,六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在赵章成的口令指挥下,为他的不同目标给炮弹改装不同药包,而赵章成则一个人同时操纵三门炮进行不间断的射击,直到将三门炮的身管打红。炮击的效果,据战斗结束后的俘虏供称:当受到炮击时,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的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
可想而知,赵章成一个人手下的三门迫击炮的发射速度、准确度和火力密度已经达到何等高超的水平!在后来的岁月中,很少赞扬部属的林彪,曾对赵章成有一句极为中肯和贴切的评语:“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4、黄陂战役
在黄陂战役中,赵章成指挥炮一连参战,当时雾大看不清目标,赵章成从敌人自动步枪声判断敌指挥机关在大龙坪,立即调正炮口,朝大龙坪猛轰,打跨了敌指挥机关。第二天战斗未结束,红1军团部附近突然出现大群敌人,当时红一军团部只有电台人员和炮二连,赵章成急忙带着二十多名精干的战士迎击敌人,没想到这些敌人误认为赵章成他们是自己人,五百多人糊里糊涂当了俘虏。
5、长征旅途
在长征途中,赵章成的迫击炮显示了威力。乌江战斗,杨得志团第一次强渡和夜间偷渡都告失败,第二次昼间强渡,赵章成指挥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赵章成仅经过简单的目测和一发试射,第二发就准确击中目标,摧毁了对部队威胁很大的敌火力点。接着,他又以准确的炮击打在敌反击部队的冲锋队形中,敌方反冲锋随之溃散,红一方面军渡过了天险乌江。
赵章成名声大振是在强渡大渡河。当时刘伯承、聂荣臻指挥杨得志团,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双方展开炮战,十七勇士登岸后,没有可依托的阵地,完全暴露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杨得志急令炮兵火力援助。
当时只剩下三发炮弹了,赵章成卷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树起拇指,一连串唱出方向、标高、距离等数字。第1炮在反扑的敌人堆里爆炸,第二炮命中了敌押阵的指挥官,当敌人准备再次冲击时,第三炮把敌人的队形再次炸乱,十七勇士占领了有利地形,第二船勇士也登了岸,守敌弃阵而逃。
赵章成这三炮,在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这神奇的三炮,永远载入了我军炮兵史册 。
6、大比武运动
60年代的“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又一次成为军内的新闻人物。“大比武”的重要内容,就是以树立技术尖子来带动加强全军的军事技术训练。说到迫击炮的操作技术,谁能比得过战火中成名的“神炮将军”?
1964年,已过花甲之年的赵章成,在“大比武”运动中以炮兵副司令的身份,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传授他炉火纯青已趋化境的迫击炮技术。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对此曾大加赞赏,甚至以他的元帅身份公开提出练兵标准是“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艺术的标准。”
杨成武在向毛主席汇报比武结果时曾专门提到,经过大比武,我们的迫击炮手不用炮架、底盘、瞄准镜也能发发命中,比赵章成还行了。主席听了当时就开心的笑了。
当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对赵章成的教学活动都作了长篇报导,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拍成了详细的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不停射击,靶标被一个个地击毁。一个看上去憨厚慈祥的老人,完全和他的炮融为一体,是那样的气定神闲,威风凛厉。
7、文革期间遗憾去世
文革开始后,赵章成象他的许多老战友一样,成了“靠边站”的将军。但是,从没有哪一个造反派组织想要去揪斗“大比武”中有所作为的炮兵副司令赵章成。原因很简单:一来赵章成从来不是“当权派”,二来哪个造反派敢说自己不知道红军强渡大渡河?
1969年11月,赵章成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301医院南楼。他逝世后,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与已去世的国家和军队高级领导人共处一堂,在他的灵前,摆放着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
开国少将赵章成为人憨厚随和,与世无争,在洛阳老城的老宅子还在。
8、荣誉职位
建国后,赵章成被任命为军委炮兵副司令。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对于他是一个荣誉性的职位。尽管赵章成在后来的战争中并没有辉煌的军事业绩,对炮兵这一重要兵种的组织建设也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但经历过长征的军队高级将领,又有谁能忘记在大渡河边他的功绩呢。
人物评价
林彪元帅曾对赵章成有一句极为中肯和贴切的评语:“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回忆文章
红军“炮神”赵章成
发表时间:2020-04-27来源:学习时报 崔庆
在我军训练中,有一项绝技非胆大心细者不可为,这就是迫击炮单兵射击,也就是俗称的“单手放炮”。无座钣,无炮架,单人简易操作,自主瞄准,左手扶炮身,右手放炮弹,手起炮发,对于个人意志、军事技术和战斗心理是极致考验。在我军历史上,能将此绝技运用至出神入化程度的就是威名赫赫的红军“炮神”赵章成,后曾担任过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赵章成创造并完善迫击炮单人发射的整套技术,以舍身之境求“人炮合一”,悍勇无比,己方是人见人爱,敌方是闻之丧胆。
炮定乾坤
赵章成曾是国民党军的一名普通迫击炮手,厚重少文,但精于钻研,在1931年国民党26军宁都起义之后加入红军。长征开始后,在强渡乌江等战役中,赵章成“百发百中”的神技多次为红军突围创造了条件。1935年5月25日,刚刚渡过金沙江的红军突出重围,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前。此时,红军损失惨重,部队十分疲惫,当年石达开就是在此全军覆没。前有天险,后有追兵,何去何从,真是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
强渡战役打响后,第一船过河的红军“十八勇士”排除万难登上对岸,但被敌军火力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行,情势危急。千钧一发之际,指挥战斗的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急唤赵章成的炮火支援。此时此刻,赵章成一无帮手,二无炮架,且仅剩3发炮弹。临危受命,因陋就简。没有炮架,就以手托炮;没有助手观察坐标,就全凭经验瞄准射击。3发炮弹弹无虚发,准确摧毁对岸3个火力点,扫除了障碍,更是极大的心理震撼,敌军斗志溃散,“炮神”之誉也逐渐在军中传扬。
奇弹奇功
抗战时期,1940年9月下旬,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此时赵章成已经担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迫击炮主任。9月23日,八路军129师发动榆(社)辽(县)战役,要拔除榆社至辽县公路沿线的日军据点,而管头据点是其中的“硬骨头”,日军在此处占据了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易守难攻。我军的进攻从23日深夜开始,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在24日的反击中甚至施放了毒气。直至26日,我军仍未攻克管头据点。
此后,我军主力悄悄撤出,拿下另一方向的石匣据点,29日再次回攻管头据点,赵章成前来助阵。看到敌军的碉堡“乌龟壳”一时难以攻克,赵章成灵光乍现,想出一条妙计。他和战士们一起改装迫击炮炮弹,把炮弹内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填满辣椒面,再装上引信,一共制作了20发“辣椒炮弹”。同时,为了增强攻击效果,赵章成率队将发射阵地抵近至距敌150米处。赵章成亲自设定射击诸元,4门迫击炮同时射击,20发“辣椒炮弹”准确落到日军据点。浓烈的辛辣气味笼罩敌军碉堡,熏得日军难以忍受,纷纷跑出掩体工事,溃不成军。我军乘机一举攻克了管头据点。至此,榆辽公路上的日军据点全部被拔掉了。
“平射”传奇
百团大战之后,日军疯狂报复,并在八路军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碉堡群,企图将抗日有生力量困死在太行山上。而水平攻击坚固目标正是迫击炮的“软肋”。在一些战斗中,迫击炮无法消灭日军碉堡,八路军突击队只能拼死强攻,牺牲巨大。时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给赵章成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迫击炮攻克碉堡。
迫击炮无法进行平射的原因在于,炮弹必须由炮筒前端装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弹就无法下滑去击发雷管打火。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用什么来助力击发雷管?赵章成的攻坚小组想尽各种办法,先试用了擦炮的洗把杆,接着试用高粱秆,后来又受掷弹筒的启发、改用拉火击发迫击炮。这个方法是在迫击炮的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经此改装,当时八路军普遍使用的82迫击炮就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各军区部队将迫击炮分期分批送往兵工厂进行改装。在后来一次战斗中,我军经过改装的迫击炮将一发炮弹从日军碉堡的机枪眼里打进去了,令日军专家百思不得其解。
老当益壮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次,炮兵某部举行比武演习。时任炮兵副司令员的赵章成现场观摩。当时因为场地泥泞,82迫击炮射击时底盘不稳,连发数弹未中目标。看的比练的更加着急。赵章成实在按捺不住,径直奔向发射阵地,亲自示范。不管好看不好看,他麻利地脱下自己的解放鞋垫于泥中作底盘,将炮尾支其上,一手稳住炮身,一手取弹发射,首发即中,全场掌声雷动,“炮神”绝非传说。
1964年,全军“大比武”运动中,八一电影制片厂将赵章成射击示范拍成了军事教学片在全军放映。片中,年已60的赵章成示范“单手放炮”,从容镇定,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炮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以每秒一发的速度不停射击,指哪打哪,弹无虚发。巍巍乎,有老骥伏枥之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