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开国将军 > 正文
学习园地
  • 徐向前回忆1935年:经过红军南下的曲折,见证了毛主席非凡的气魄
  • 时间:2023-03-31 09:37:28        编辑:宗皓        点击量:1132次
  •        徐向前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红军时期更是战功赫赫。
           1937年1月,在美国《生活》周刊上,首次刊登了关于《中国漂泊的共产党人的首次亮相》的报道,刊发了两张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拍摄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毛泽东。在毛泽东的英文注释上这样写道:这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的头颅值25万大洋。其实这个数字,正是红军时期,蒋介石对共产党领导人的悬赏数字。其中就有徐向前。1934年蒋介石曾发布悬赏令: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这二十五万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不久在长征期间又登出悬赏令:生擒“朱毛徐”三人之一者,赏洋十万元。徐向前和毛泽东、朱德的名字并列,成为了蒋介石的“心头大患”,可见徐向前在当时红军中的重要位置。但在此期间,有一件事却让他终生抱愧。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徐向前此后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了开国元帅,名副其实。
           佩服毛泽东的游击战
           徐向前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早在北伐战争开始前,徐向前周围已经集聚了很多共产党人,1927年初,徐向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跟着共产党走。在徐向前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1师副师长之前,他早就听说过毛泽东的厉害,自从毛泽东1927年上井冈山以来,就带着红军打了不少胜仗,尤其是利用游击战术,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向来善于研究兵法的徐向前对此十分感兴趣。
           1927年秋,毛泽东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先后几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毛泽东从小善于学习,喜欢研究史书,对兵法颇为感兴趣。毛泽东从古代兵法吸取经验,认真研究中国国情,发明了自己的一套游击战术,据朱德回忆,当时毛泽东运用的是“十六字诀”的作战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意思就是,当敌人来冲锋的时候,我们先退一步,当敌人开始休息了,我们就去趁其不备攻打,当敌人打累了,我们就一鼓作气冲上去,当敌人开始逃跑了,我们就乘胜追击。
           尽管不按套路出牌,却百试百灵,蒋介石怕的就是这点,甚至在毛泽东被党内人物排斥的时候,蒋介石哈哈大笑:“趁着不是毛泽东指挥,赶紧打。”这从后来的四次反“围剿”中就可以看出来。自从李德来到中国,便对红军的战略极其不满,尤其是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李德作为苏联的军事顾问,曾苦学军事理论,他认为,既然是打仗,那就要有个样子,他坚持阵地战,也就是我们和敌人互相挖战壕,对着打。但他不考虑中国国情,周恩来和朱德都极力反对,我们没有飞机大炮,就算是挖战壕,挡得住蒋介石在天上的飞机吗?但李德坚持认为游击战是“土办法”,有点丢人。所以导致后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徐向前早就明白,毛泽东的战术是非常实用、而且是正确的。比如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带领红军和蒋介石来回周旋,最后把蒋介石打得一败涂地,毛泽东在党内声望大增,甚至一战成名。1932年,毛泽东的正确理论被党内的人排斥,红军错误地攻赣州,不料打了一个月久攻不克,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撤走。周恩来见状,马上让毛泽东“出山”,重新回到党内工作。毛泽东回到党内,虽然没有复职,但被分配到林彪指挥的一军团,就这样,毛泽东带着自己老部下,选择了张贞的“豆腐军”作为目标,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才能,大获全胜,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也越来越旺。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一直在默默学习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不仅如此,他还极力支持毛泽东的战术,在毛泽东的游击战基础上,徐向前还进行了总结。徐向前列了七条:
            (一)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二)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三)敌情不明,不与作战
            (四)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五)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六)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七)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徐向前说,这些东西,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是毛主席在实际斗争经验的总结。徐向前热爱学习,他多次和战士们讲述自己的作战经验,弱小的红军要生存下去,就要解决在强敌面前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问题。徐向前曾这样说:“达尔文讲过,要‘适者生存’,动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小小蝴蝶为了免受外界伤害,把自己打扮得像花一样,它要生存嘛!”由此可见,徐向前从书中学习了不少东西,也正是徐向前的学习能力和本有的军事天赋,在红军时期组织了一系列的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1934年2月,徐向前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一年后,又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这是党和毛主席对他的认可。但是徐向前却对一件事遗憾终身,那就是在长征后期,没有跟着毛主席北上,被张国焘左右,成为了终生抱愧的事情。
           徐向前:红军时期犯了终生抱愧的错误
           1935年9月9日,在长征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决定北上川陕甘,毛泽东认为:第一,在政治上,可以利用陕北苏区及其同南巴游击区取得协同配合,短期内形成巩固的根据地。第二,在敌情上,这边的敌人分为几个系统,互相之间有矛盾,战斗力一般。第三,在居住条件上,有利于我们保存实力和发展。毛泽东最后决定,单独带着一、三军团北上,速出甘南。毛泽东于9日晚上开始行军,但徐向前第二天早上才知道。但是早上一醒来,徐向前突然发现叶剑英不见了,指挥所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然后就是前面的部队打来电话,说中央红军已经连夜出发。何畏一脸懵,跑来问徐向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命令叫走?”陈昌浩严肃地说:“我没有下命令,赶紧叫他们回来!”徐向前震惊万分,怎么一夜之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甚至脑袋嗡嗡乱响,前面有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打电话说“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徐向前当即就生气了:“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无论如何都不能打!”徐向前看到前敌指挥部乱作一团,心情极其糟糕,陈昌浩十分激动,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这时候徐向前已经猜出了个八九不离十。
           原来,自从毛泽东提出要北上,张国焘就提出反对意见,并秘密给陈昌浩发了一封电报,让陈昌浩率领右路军(中央和军委纵队主体在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这封电报传来的时候,陈昌浩正在开会,译电员送来时,先交给了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递给陈昌浩,陈昌浩没空看,又给了叶剑英。叶剑英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心里很慌,觉得应该谨慎点。叶剑英向来支持毛主席,他悄悄把电报装进口袋里,然后说要上厕所,随后马上骑快马,把电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一看,识破了张国焘的诡计,他告诉叶剑英:“你快回去,不要让他们发现你来过这里。”叶剑英劝毛主席:“这里危险,请毛主席马上到红三军去。”叶剑英的意思就是,张国焘图谋不轨,此地不宜久留,不然主席有危险。随后,叶剑英马上返回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把电报还给了陈昌浩。所以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徐向前之所以猜得出来,是因为毛主席在出发前曾找过徐向前,毛主席问:“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徐向前回答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主席见徐向前是这个意思,便没多言,让他早点休息,便起身告辞。尽管徐向前语气委婉,但立场很明确。
           张国焘反对北上,执意南下,所以毛主席和中央为了贯彻既定的北上战略方针,除了率领红3军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同红1军会合之外,已经没有第二个选择了。事到如今,徐向前就变得进退两难。一方面也是希望跟着毛主席北上的,另一方面现在他也没有了办法,长期和张国焘共事,现在搞得心情极其不愉快,想要推脱他们却无可奈何。“男儿有泪不轻弹。”徐向前想到自己一手带大的四方面军,想到自己和战友一起经历的枪林弹雨,想到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一支队伍现在却分成两半,徐向前内心极其痛苦,他偷偷地大哭一场。
           不久,中央又发来电报,意思很明确,让徐向前带领部队北上。但是当时陈昌浩在张国焘的影响下,下定了南下的决心,开始反对中央,并骂中央是“逃跑主义”,事情弄得一发不可收拾。徐向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以他一人之力是无法命令部队的,因为从职务上讲,陈昌浩是政治委员,没有他的同意,根本没有办法落实。最后徐向前无奈决定跟着陈昌浩南下。
           历史证明,毛主席的方针是对的
           这件事发生后,徐向前痛心疾首,他这样回忆:当时我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命令,犯了终生抱愧的错误。红四方面军跟随张国焘南下的时候,有8万之众,一年之后到达陕北,减员过半,只剩下3.7万余人了。毛主席在率队北上时就预言:“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我相信,一年之后,你们会跟上来的。”对此,徐向前这样总结:吃一堑,长一智,我对毛主席的远大战略眼光和非凡气魄,是经过南下的曲折才真正认识到的。实际上,平心而论,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徐向前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心理考验,换作其他人或许也会进退两难。当然,这不影响徐向前的人品,和他对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徐向前戎马一生,临终交代三条遗言
           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
           1939年6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1948年3~5月,指挥临汾战役,以大部分新组建之部队,攻克设防坚固的临汾城。6~7月指挥晋中战役,以6万兵力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
           1949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78~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从徐向前的这份简单的简历看,他的战功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李先念对徐向前的评价很高,他说:“徐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毛主席对徐向前也是极其欣赏的,在战争中,毛主席得知徐向前身体不好,多次专门关心。从1947年10月开始,徐向前接连指挥部队发起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横扫千军如卷席,在这期间,他一直是带病指挥作战,毛主席曾专门发电关心:“向前同志即利用整训期间来后方休息,本月中旬后,先来华北及中央一谈。”后来毛主席听说徐向前甚至还时常咳血,严令徐向前,听医生的话,好好检查,好好休息,因为在毛主席心里,徐向前是人民的好战士,论资历,论战绩,论威望,徐向前都是排在前面。他被称为是“人民的公仆”,甚至是“布衣元帅”。
           徐向前老家在山西,他有很浓重的故土情结,1949年太原解放后,他的很多亲戚便来找他,一方面是觉得徐向前是个大官,给孩子安排个一官半职也是情理之中,但徐向前一个都没有帮助。他无奈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是个穷司令,我们共产党都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不能为了自己的。我的东西你们也不能拿,这都是公家的。徐向前和众多老前辈一样,出生在战乱年代,他常常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孩子们,他曾为孩子写下一条警语:言之贵在于行,行之贵在于果,大小事皆然。徐向前的儿子回忆说,父亲常常教育他们要认真学习,不要犯错,生活要节俭。所以徐向前作为“布衣元帅”,他的孩子们也从来都是清贫的生活,学习中也从来没有打着他的旗号做事。所以徐向前在临终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他参加革命不算早,因为年纪小,他见证了新中国的变迁,尤其是80年代到90年代的巨大变化。
           1990年,自从开春以来,一向很健康的徐向前开始频发心绞痛,有时一天发作好几次,当时徐向前已经八十高龄,他和孙子们在一起很开心,当战友李先念来医院看望他的时候,徐向前交代了自己的愿望。他说:“我的遗言有三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李先念作为徐向前的战友,听到徐向前病危时的遗言,泪如雨下。在徐向前临终前,他多次叮嘱子女,要永远跟着党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与世长辞。按照他的遗言,他的骨灰被撒在了他战斗过的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
           徐帅永远地离开了。他三十岁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以精深的军事思想、优良的战斗作风、丰富的战略战术,造就了众多的良将精兵,是红军中部队最多、最善打大仗硬仗恶仗,战绩最辉煌的一方统帅。如今,中华盛世,这些老前辈们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明昭日月,将永远受到党和人民的追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努力拼搏!奋斗不止!
  • 上一篇:钟赤兵中将长征时期不用麻药三次锯腿,远超三国时代的关羽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