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志愿填报 > 高考知识 > 正文
志愿填报
  • 高考填志愿不可抱“儿童心态”
  • 时间:2019-02-01 17:24:51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3467次
  • 填报志愿,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规划,如果能够对考生综合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教育引导考生及家长及早进行规划,会对志愿填报产生促进作用,可以避免因选择失误而影响一生的发展。
    高考结束之后,如何在短时间内,选一所心仪的学校、一个合适的专业,考验着学生和家长们的智慧,也吸引了不少商家的目光。各种志愿填报的APP、咨询服务涌现,有的利用大数据为考生提供填报指导,有的则请“专家”讲课,准确率描述得“天花乱坠”,价格则千差万别。
    要想进入心仪的大学或专业,不仅要考得好,更要志愿报得好。通常认为,“七分成绩走,三分志愿拼”,填报志愿堪称“成败在此一举”,其难度和重要性不亚于高考。信息时代,填报志愿时,除了翻书等“土办法”,还可以借助大数据、高科技和专家等资源优势。市场上针对高考志愿的网站、软件、APP等汇集了详细的招生政策和往年高校录取数据,有数据统计、有信息分析、有填报指南,反映了市场需求,为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提供了有效参考。
    不过,目前市场上服务机构五花八门,服务是否专业规范,数据是否客观准确等,都有待考证。因此,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志愿指导服务时需谨慎,万不可抱有“儿童心态”,期望所谓的大数据、高科技和专家“直接告诉我应该选择什么”,过分依赖“别人怎么说”。所谓的填报志愿指导只是依据往年数据和历史经验,而历年录取情况也会随着政策变动、经济发展等变动,很难保证对当下的志愿填报进行精准预测。更何况,所谓的指导解决的是共性问题,每个考生的情况都千差万别,各个高校的录取规则也各具特色,这些细微差别很难一概而论。实践一再证明,期望别人给自己“指条明路”并不切合实际,而热衷于“指点迷津”的人也未必靠谱,正如街头擅长给人“指路”的算命先生,看似高明,实则虚妄,终究算不出自己的前程运势。就事论事,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因志愿填报失当而与理想大学或专业失之交臂,也有部分学生因专业选择不当而厌学、辍学、退学,还有不少学生因专业匹配度不高而影响了后续职业发展。
    读大学,关键看谁来读、读什么、如何读,一时的冷热之别也谈不上好坏之分。其实,专业及院校的好与坏、冷与热等都是相对的,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尤其是面对快速变革的高等教育,以静止、片面的方法进行分析,犹如刻舟求剑,很难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
    说到底,所谓的分析指导并非万能,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手段,而不能过分迷信和依赖。适合什么专业及院校,关键是综合考虑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要兴趣与前景相结合,而不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填报志愿,与其重视外界的分析指导和未来的职业优劣,倒不如注意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选择。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任何时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纷繁的专业及院校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绝非易事。对考生及家长而言,不妨将个人情况、专家经验和大数据结合起来,读懂数据分析,读懂填报规则,读懂成长规划,正确使用高考信息和数据。考生及家长应该保持清醒认知,优先选择国内正规、专业、权威的教育机构,不让所谓的大数据混淆了心智,做到心有所属。不被所谓的专家牵着鼻子走,做到心中有数。
    填报志愿,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规划,如果能够对考生综合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教育引导考生及家长及早进行规划,会对志愿填报产生促进作用,可以避免因选择失误而影响一生的发展。“磨刀不误砍柴工”,考生及家长不应在高考结束后才仓促选择学校和专业,而应未雨绸缪,及早利用性格测试、学科成绩、专业喜好等对自身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明确志愿填报方向,以便增加成功率和专业匹配度,这样不仅能让志愿填报变得更简单,也能让考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后劲更足。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 上一篇:关于“退档、调剂”问题,答案看这里
  • 下一篇:高考考生必读:填报志愿退档原因全面解析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