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等待成绩揭晓啦。而成绩揭晓后,如何填报志愿将成为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志愿填报的确关乎考生的未来。因此,这件事情的确需要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尤其是新高考政策改革后,考生可填报80个志愿,对家长们和考生来说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那么,80个专业志愿到底该如何填报?在今年五月举行的一场高校招生咨询会上,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家长和考生争相问询的“热点”话题。当天,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计划发展处处长应朝帅也已经就志愿填报问题进行了解说。应朝帅说,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往年的参考资料。“往年的数据,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今年不能简单地机械使用。”
他表示,传统志愿填报时使用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依然还是可以考虑的。他也为考生梳理了一种填报思路供大家参考:第一步是选择不同梯次的学校。考生可根据本人位次,结合选考科目一分一段表、各校往年投档线等资料,选择不同梯次的院校;第二步筛选不同梯次的专业。从选定的院校中,根据往年专业录取情况,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是估计录取可能性不大的专业删除,参考对比平均分等指标,筛选出拟报考的不同梯次的专业;第三步根据本人意愿排序,如院校性质、地域等,优化和确定志愿。
应朝帅还提醒说,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关注高校的招生章程,如果不符合学校的规定条件,是很有可能被退档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合理的参考。填报志愿究竟是优先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呢?老师们建议,还是要据考生自身实际决定。你所选择的高考志愿,一定是要自己喜欢的,跟自己性格相匹配的,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你才会越学越有味;符合自己的特长和自身条件,才会有优势有竞争力,有利于实现自己抱负,自身潜能也会得以有效发挥。比如对于学习成绩优异,或者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以优先考虑学校为主。高校大多实行通识教育,好学校学科齐全、师资雄厚,社会也需要复合型人才。当然,有的考生成绩虽不很优秀,但希望就读好学校,就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可选择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区域,以换取相对较低的“投档线”,然后再考虑适合自己的专业,即使不合适还可以转专业。而对于有明确的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在相应段次中成绩没啥优势,或所选学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建议优先考虑专业。毕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短暂,喜欢的专业有利于发挥潜能优势,也许还伴随自己一生。
志愿填报中,除了要有保底意识外,市教育局招生办相关负责人也特别提醒,考生一定要特别重视院校的招生章程,精准了解各院校专业对体检、学考等第、综合素质评价、单科成绩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符合报考条件。同时,还可以查阅有关高校当年在本地的招生计划和高校的《招生章程》等有关资料,如哪些高校和专业招生,招生人数是多少、近几年有关高校调档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都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因素。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填报志愿时,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更有甚者,由于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事实上,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相关的职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计算机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建议家长和考生要注意查询和了解专业的内涵,不要单纯的从名字上来简单的认识一个专业。
分数公布后,考生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自己所属志愿填报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