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志愿填报 > 夏季高考 > 正文
志愿填报
  • 山东省2020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具体内容(保存)
  • 时间:2020-03-30 17:00:00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4429次
  • 心正说明:里面官话太多,考生时间紧迫,只看我标记为红色的部分就行。

    …………………………………………………………………………

    2020年3月27日下午3:00,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邓云锋发布了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介绍了有关情况和主要内容,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张志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张琳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省内各地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近百人参加了发布会。

    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发布辞

    邓云锋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山东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3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称《试点方案》)。这个《试点方案》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制定的。《试点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下面,我就《试点方案》有关情况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一通报。

    一、《试点方案》出台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中央对高考综合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选择上海、浙江进行了首批改革试点,2016年又确定山东等4省市扩大试点,这是全面有序、科学审慎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步骤,也是对山东的高度信任和重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梳理总结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践,学习借鉴各地,特别是上海和浙江的改革经验,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我省改革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召开了几十次座谈会和方案论证会,邀请大学和中学校长、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人大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进行座谈,仅省领导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就达6次之多。通过座谈研究论证,找准问题,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确定改革的任务和措施。其间,中央改革办、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部多次派专家团队来我省调研、指导我省的高考改革工作。经过2年多的不懈工作,数易其稿,制定完成了《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送审稿)》,在报经中央改革办审议、教育部备案后,正式形成了今天发布的《试点方案》。

    二、改革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要求,深化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2017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整体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1、关于考试目的:合格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春季高考高职高专录取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成绩纳入夏季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

    2、关于考试科目:合格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等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考生从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考试。

    3、关于考试内容: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4、关于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应参加合格考试,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需参加等级考试。

    5、关于考试组织: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其中合格考试中的音体美、健康科目以及通用技术科目学校考试部分,采用“过程性学习成果+专项测试”的方式确定成绩,全省制定统一方案,由各市组织实施。

    6、关于考试时间: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普通高中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等级考试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生在校期间只能参加1次考试。

    7、关于成绩呈现: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级考试成绩原始分为100分,按照等级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二是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整理和遴选能够反映其综合素质水平的相关材料,学校对学生提报入档的材料进行审核、公示,接受监督。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省级管理平台统一管理。高校招生录取时,要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三是深化夏季高考改革。夏季高考以普通本科招生为主,招生方式分为统一考试招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三类。国家统一考试招生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分文理科。考试内容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间为每年6月份。其中,外语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外语考试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与国家统一高考同期进行。外语考试条件成熟时,我省将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行。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按照等级计分规则转换后计入考生总成绩。夏季高考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招生院校依据语文、数学、外语3科统一考试成绩和考生自主选考的3科等级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高校自主招生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考生须向相关高校报名,按规定参加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后,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学校的考核。综合评价招生在部分中央部属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开展,由高校依据夏季高考统一考试成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学校考核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择优录取。

    四是深化春季高考改革。春季高考以高职高专招生为主,招生方式分为统一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三类。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模式。“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专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总分为750分。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部分采用笔试,全省统一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为每年5月份;技能测试由山东省行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牵头院校负责组织实施,考生最多可参加2次测试,取最好成绩计入。招生院校依据考生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春季高考单独考试招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考生需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包括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两部分。招生院校依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春季高考综合评价招生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展,考生需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招生院校依据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三、改革的主要特点

    我省的高考改革方案,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的改革要求,又吸收和借鉴了首批试点省份高考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实际,着力突破创新,特别是在等级考试、英语考试、综合评价招生、本专科分类考试等方面体现了山东特色。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以高考为突破口,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等进行了整体设计,突出了系统性和整体性,形成了贯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多类型、长链条、全方位的综合改革。

    二是体现育人为本。本轮高考改革,从教育教学改革、考试改革、招生录取改革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均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考改和招改,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促进科学选才。构建了以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分类考试为基础,包括统一考试招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着力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升学通道,为不同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

    四是保障教育公平。我省《实施方案》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省考生总量大的特点,优化等级考试赋分办法,使不同等级考试科目间的考试成绩可比,同时保持每门等级考试科目内学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公平公正。

    五是确保安全平稳。高考安全是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深化高考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改革方案设计方面,我们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妥善处理高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合理设置考试时间,扎实做好高考安全的各方面工作,为高考改革平稳落地创造条件。

    各位媒体朋友,这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触及本质的一次改革,但同时也是操作环节最复杂、落实难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我省承担国家改革的试点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今天,省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给大家解读相关政策。在这里,恳请大家大力支持高考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共同推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谢谢大家!

    ……………………………………………………………………………………………………………………………………

    以下是答记者问内容:

    中青报记者:这次改革的系统性强、涉及面广,覆盖了考试、评价和招生录取的多个环节,请问改革后我省夏季高考主要变化是什么?

    邓云锋:把高考改革落到实处,就要精准发力扭住“牛鼻子”。夏季高考是这次改革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牵引改革走向的“牛鼻子”。因此,我们把夏季高考作为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深入调研,精心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系统推进改革任务:

    一是“考改”。考试科目方面。夏季高考采取“3+3”考试模式。第一个“3”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对等级考试科目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考试内容方面。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考试命题研究,突出能力考查。改进评分方式,完善成绩报告。外语考试方面,外语科目考试分听力和笔试两次进行,其中听力部分有2次考试机会,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末进行,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笔试部分有1次考试机会,安排在6月份国家统一高考期间进行。我省还将在条件成熟时,增加口语测试并采用机考方式,进一步推动高中外语教学改革。在文理分科方面。取消文理分科,夏季高考所有考生使用同一套数学试卷。高中学生不再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由于学生选考科目的多元性,造就了高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多样性。

    二是“评改”。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高考招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分数,这次改革,确定了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这种做法打破了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既看“冷冰冰的分”,又看“活生生的人”,实现了从“招分”到“招人”的转变,是高考评价制度的重要突破。2020年,我省在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中,还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考生成绩由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共同组成,从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这是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创新,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科学选才,更有利于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招改”。考试、评价、录取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完整链条。考试、评价改革力度再大,录取机制不改革,就无法实现改革的最终目标,要通过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确立了“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两依据”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重要参考。合并本科录取批次,除提前批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增大考生的选择空间,提高学生志愿满足率,同时推行多轮投档,提高高校计划满足率和学生升学率。实施“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方式”,将考生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选择与高校专业(类)人才选拔对接起来,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匹配度,满足学生的专业取向和兴趣爱好,促进高校科学定位,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突出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学校品牌和特色,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山东台记者:改革后,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二者有什么区别?

    张志勇:合格考试与等级考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考试科目、成绩呈现方式、考试范围、考试目的、成绩使用、试题难度、考试时间安排等方面:

    一是关于考试科目及成绩呈现方式。合格考试包括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成绩呈现为“合格”或“不合格”。“合格”或“不合格”的标准不是按比例划定的,而是按照学业质量来确定,60分合格,达不到60分就是不合格。

    关于等级考试,刚才邓书记介绍了,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由学生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考生的原始成绩按照等级转换办法经过换算后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对等级科目的选择是有条件限制的。一是不得将达不到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合格”要求的科目作为等级考科目。二是要考虑自己选择的等级考科目能否满足高校对专业选科的要求。

    二是关于考试范围。合格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等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和选修1(2018级以后称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三是关于考试目的及成绩使用。合格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强调共同基础,通俗地说可以称为“强化基础”,是一种标准参照考试。合格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春季高考高职(专科)录取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考试,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强调区分度,通俗地说可以称为“突出个性”。等级考试成绩是学生参加本科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四是关于考试时间和次数。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两次,分别安排在每学年上、下学期末。高中生在校期间有多次考试机会,但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普通高中生在校期间只有1次考试机会。其他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等级考试,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同时进行。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中国教育报记者:改革方案里指出,新高考制度下高校要提出在山东招生的等级考试科目要求,请问“高校选科”与“学生选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张志勇:我先解释一下两个概念:所谓“高校选科”,是指高校按照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高中学生报考本专业必须学习的等级考试科目。所谓“学生选考”,是指高中学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和自身兴趣、志向和学习优势,综合分析自己要选择哪三门学科作为自己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

    “高校选科”和“学生选考”是这次改革的两个关键环节,这项制度的设计,基于三个“还给”,即:把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把办学自主权还给高中,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把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赋予了高校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确定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相关课程的权利,这是尊重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重要体现;把办学自主权还给高中,使高中学校能够随着“选课走班”制度的普遍实施,逐步走出同质化教育的羁绊,迈向特色化多样化办学道路。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选择权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释放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保障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通过这种制度设计,实现了“三个联结”:一是学习兴趣的联结。高中生除了必修课程的学习,其选修课程的学习必然是基于自身兴趣的优势学科;二是专业学习基础的双向联结。“高校选科”与“高中选课”的对接,推动的是高中学生对必备的专业学习基础相关课程的学习;三是综合素质的双向联结。将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志性成果纳入高校招生依据或者参考,考察的是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高校专业学习的相关性,突破了过去高校招生只看冷冰冰的分,而忽视活生生的人的局面。

    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根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将按照“专业(类)+学校”的方式实行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这是对当前高考志愿与投档录取模式做出的重大变革。请具体介绍一下“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模式。

    张琳:长期以来,高校招生一直实行“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考生填报志愿时,首先要选择报考学校,然后再从选报的学校中选择专业。比如目前我省的本科普通批,每位考生可以选择12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可选择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在录取过程中,以考生选择的学校为单位投档,一个学校作为一个投档单位,不考虑考生填报的是哪个专业志愿。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了某一志愿学校,并且考生填报了服从专业调剂,一般不会因为总分低而被学校退档。“学校+专业”模式下,每一个招生学校有一条最低录取分数线。

    “学校+专业”的模式,一方面,考生会经常纠结于优先考虑学校还是优先考虑专业的问题。每年,都会有学生被录取到自己心仪的学校,但是却被安排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爱好得不到尊重,影响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志愿填报与录取方式,容易使高校过度关注自己的最低录取线是多少,比同类学校高还是低?在最低录取线的保护下,一般地方院校不论专业办学水平多高,都无法与大家心目中的“名校”或“重点高校”竞争,学校内的所有专业的差异也被掩盖,不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不利于高校内部和高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竞争。

    基于上述原因,本次高考综合改革,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学校与专业的简单的顺序调换,最大的区别是由以往的学校优先变为专业优先,由学校为一个单位投档变为以一个专业(类)加一所学校为一个单位投档。比如,北京大学在山东投放了汉语言文学、金融学等10个专业(类)的招生计划,清华大学投放汉语言文学、金融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等15个专业(类),假设考生选考科目符合专业录取要求,在规定的志愿数量内,按照专业报考要求,考生志愿填报大致会呈现三种情形:一是可以选择同一学校的所有专业,如志愿1-10为北京大学的10个专业,志愿11-25为清华大学的15个专业;二是可以选择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如志愿一为汉语言文学(北京大学),志愿二为汉语言文学(清华大学),志愿三为汉语言文学(其他某一高校);三是可以交叉填报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如志愿一汉语言文学(北京大学),志愿二汉语言文学(清华大学),志愿三土木工程(清华大学),志愿四金融学(北京大学)……,以此类推。

    实行“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后,仍然按照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规则投档。为充分尊重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将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各专业(类)的缺额计划通过征集志愿完成。

    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至少有四方面的优点:

    一是充分体现考生的职业倾向和专业兴趣爱好,考生入学后,专业思想更加牢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是由于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考生不用担心被录取学校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尊重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权。

    三是有利于学校录取到专业志向明确的考生,便于组织管理,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专业(类)+学校”的志愿模式,打破了过去“学校+专业(类)”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对高校弱势专业的招生保护,促使高校更加注重专业调整和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吸引到更多的优秀生源,进而促进高等学校内部和高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竞争。

    魏长民: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教育厅新闻中心王占波。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上一篇:关于公布2020年拟在山东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说明
  • 下一篇:山东省2020年军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