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秦始皇的功劳很大,比如他统一六国,把大一统的概念注入到了华夏血脉里面,尽管后来改朝换代好多次,但每个朝代都遵循了统一的原则,才让我们不像现代的欧洲一样分裂成一个又一小个国家。再比如他北击匈奴南平南越,给整个民族扩张了生存空间,也奠定了后世所有朝代最基本的版图,只能多不能少。但最大的功劳就是“书同文车同轨”制度,因为有了统一的文字,文化才能延续下来,不仅促进东西南北各地的经济,也让民族真正有了凝聚力,而不是看谁都外国人。秦朝没有统一文字之前,各国的文字差役真的很大吗
商周时期虽然天下一直很稳定,但权力都掌握在诸侯王手上,那时候可以识字的基本上就是官员,而且这些官员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百姓一直没有识字的机会。后来周朝扩张,只要给他们开疆拓土或者完成过什么功劳的人,都会得到封赏,然后成立自己的诸侯国。
当年秦襄公就是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然后得到了西边一块封地,随行的还有任职的官员,于是文字开始传播到西边一块地区。战国七雄的祖先都是因为得到这些封赏被册封到东南西北,文字也被传播出去,但因为交通不便,各地诸侯国也加入了自己的文化,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原来的文字也有了很大的差异。比如楚国的文字看起来比较飘逸,这是因为当年楚国的审美标准很高,类似于“楚王好细腰”这种非常现代的审美,而且那个时代天下间也以楚国的审美为标准。因为楚国上下艺术氛围浓郁,所以字体显得比较飘逸。而晋国的文字笔画就显得更细劲,也比其他六国的更刚猛,这主要是因为晋国一直处于北边,他们还未解体之前一直是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力量,整个国家非常尚武,民间各种搏斗非常盛行。因为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字体自然更刚猛,更带劲。而齐国一直处在偏远的东方(对于那个时代的确很远),他们喜欢研究奇技淫巧。鲁班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这个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传说他发明了会飞的木鸟,启动了机关之后这只木鸟就可以飞几天几夜,这种工艺连几千年后的今天都做不到。包括我们熟悉的锯子、墨斗、刨子、锁等等都是鲁班发明的。齐国因为很热衷于工艺的原因,所以他们的文字上的装饰自然就更多。
再者,因为书写工具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我们都知道商朝时期大多都是甲骨文,用尖锐的工具在龟甲上刻字。因为这种做法效率很低而且误差也很大,以至于难倒了很多现代学者,因为翻译不出来。而到了周朝时期尽管有了竹简,但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字标准,每个人的书法、刻法自然也不一样,由此也造成了很大的差异。哪怕后来有了帛这种可以书写的东西,但因为造价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用得起,对文字的统一标准起不到多大用处。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之外就是文字了,假如语言不通的话,文字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当时秦国定下规定,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只要做出了什么东西,那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起初的目的是出了事之后可以追究责任,但却促使了很多老百姓学习,全国上下识字率普遍增高。而且很多寒士都看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发愤图强读书,这项政策无意间普及了文字,也为秦国得到了一些人才。其他六国发现这个好处之后纷纷效仿,各国的文化也开始扩散,文字差异也越来越大。
秦国长期位于边缘地带(对于那个时期来说是这样的),尽管民风彪悍而且军队战斗力极强,商鞅变法之后变得越来越强。但这个国家一直不被中原文明认可,以至于关东六国经常组成联盟抵御秦国,也把他们视为洪水猛兽。
秦国也知道自己的缺陷,本国的文人确实没出几个,就连对国内影响最大的商鞅还是卫国人!为了更方便的统治六国,也为了文化的传承,因为当时的鲁国是全天下学术氛围和文化最浓郁的地方,于是秦始皇以鲁国文字作为标准,统一了这些差异很大的文字。从此让那边的老百姓知道到北边一斤麦子的价钱是多少,不会担心因为文字的差异被坑,也少了很多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