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论孟老庄 > 正文
国学文化
  • 《论语》之《侍坐》:孔子与弟子谈论志向之语言艺术特色
  • 时间:2019-10-28 15:42:01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9956次
  • 《侍坐》一文选自《论语·先进》。《论语》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其内容包括哲学、政治、道德教育、文学等方面,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这部著作,虽以说理为主但也记录了孔子的一些生活片断,反映了孔子和一些人的关系。这些文字,不只是简单的对话,有时也掺杂带有一定情趣的小故事,写得形象生动,可看作古代记叙散文的萌芽。《侍坐》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在一起谈论各人志向的情景。全篇可分三个部分。

    孔子与弟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这部分主要叙述孔子启发弟子各人抒发自己的抱负与志向。文章开端,点明人物和环境气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陪伴孔子闲坐,曾皙在一旁鼓瑟。在闲谈中,孔子启发他们谈谈抱负与志向。孔子首先用温和的口气要他们消除在长者面前的顾虑。同时针对学生平时的想法,用假设询问的方式启发他们。孔子说:“平时你们常说‘别人不了解我呀’,可是现在有人了解了你们,你们怎么说呢?”孔子首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气氛,促使弟子能畅所欲言。

    孔子与弟子们抒发抱负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而对”到“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主要记叙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谈自己的志愿。从“三子者出”到文章结尾,是第三部分。这部分主要写孔子对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评论,并表达了儒家以礼乐治国的主张。《侍坐》一章在《论语》里是一篇颇为精彩的记叙文,在艺术上也有它的特色。

    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

    首先,作者很善于形象地描绘,他不是枯燥地抄录孔子和学生的抽象言论,而是具体地选取了他们随意聊天的生动场景,一个真实的生活横断面;同时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刻画性格。开始,孔子作诱导性的启发,诚恳地希望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率尔而对”,表现了他坦率而又自负的性格。“夫子哂之”,委婉而含蓄地流露了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不满。冉有和公西华言志时态度谨慎,措辞谦逊。一个侧重政治经济,一个着眼于外交礼仪。最有意思的是曾皙的回答。“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在瑟声稀疏的余音中,从容地放下瑟恭敬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些近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将曾皙安闲的神态,刻画得格外传神。至于孔子的性格,在循循善诱中,呈现的是一个胸怀开阔、态度谦和又倾向鲜明的师长形象。

    子路

    其次,《侍坐》一文不是普通的记言体,而是富有文学性的对话录。这得力于它的语言表现力。不管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还是叙述事情经过所用的语言,都能将人物的心情、神态或环境气氛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文辞的口语化,表情语气词的使用,都使文章生色不少。曾皙用水墨画般的场景描绘他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轻轻几笔,就勾勒出一幅色调明丽的春游图。这种记言传神的境界,比起殷周时代那些估屈聱牙的文章来,实是散文发展的进步。

    曾皙

    最后,《侍坐》的结构章法,也是精于组织剪裁的范例。本文情节虽然简单,但在写法上却做到曲折错综,波澜起伏。文章之始,孔子要弟子们言志。当子路讲完后,“夫子哂之”,但没有说“哂之”的原因;接着冉有、公西华在各自谈论志向时,尽管他们态度谨慎,言辞谦恭,可是孔子也没有表态。只是听了曾皙言志之后,才鲜明地表示赞赏,并且在他回答曾皙提出的疑问时,才补充说明对子路言论发笑的原因以及对冉有和公西华言志的评论。“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样先说结果,后叙原因,使文章造成悬念,更能引人入胜。而且几个人的谈话用孔子一人贯穿,前半段留下几处伏笔,后半段又由孔子以评论补充照应。“子路节与下曾点节正好对看,率尔’与‘铿尔舍瑟’相对,哂之’与‘喟然’相对”(俞廷镳:《四书评本》),“四段事,三样书法,变化之中,又极整齐,真妙文也”(方存之:《论文章本原》)。
    参考资料:《论语》《四书评本》《论文章本原》

  • 上一篇:《管子》的用人思想:创造环境,留住人才,赏罚分明,劣者让位
  • 下一篇:《道德经》大智慧:“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德行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