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唐诗宋词 > 正文
国学文化
  • 岑参《逢入京使》赏析
  • 时间:2019-10-11 11:39:34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458次
  •        提到唐朝的边塞诗人岑参,很多人想到的也许都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边塞的壮丽风光,诗人的浪漫情怀,使得这首诗被誉为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是他在第二次出塞时所写,气势磅礴,激情澎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第一次出塞时,也曾乡愁难收,思亲不止。他在西行的途中遇到老乡,写下一首经典名作,后来有人评价: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这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歌名为《逢入京使》,全诗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他从小酷爱读书,9岁便能写文作诗。比大多数诗人幸运的是,他20多岁便进士及第。可惜在那个书生无用的年代,即使他是进士第二人也一直仕途不顺。后来为了建功立业,他辞别妻儿,远赴西域,出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那一年,他才34岁。他一路颠簸,风餐露宿,也不知走了多久,在途中碰见了一位老乡,得知对方要回京述职,“君向潇湘我向秦”,岑参一时感慨万千,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诗歌开头便道出了对家乡的怀念,十分自然,毫无矫揉之感。在知道老乡要返京时,岑参默默无语,只是回首向东遥望长安。长路漫漫,长安早淹没在崇山峻岭中,除非诗人有千里眼,否则不可能看到长安。但他还是回首东望,只此一眼,思念之情尽在不言中。
           接着的一句以夸张手法,突出了他思乡的肝肠寸断。思念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甚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打湿了。
    男儿有了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诗的岑参便是如此。
           远赴边疆虽然是他自愿的,他自己也曾言“万里奉王事,一身 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好男儿志在四方,这样的道理岑参自是懂得。只是有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古代不像如今,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互通有无。当时的西域对于长安来讲,实在太遥远,也许这一去,和妻子儿女相见无日,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中怎能不感伤呢?
           接着的两句写的是他和老乡相逢的情景。两人匆匆相逢,连下马交谈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拿出纸笔来写信了。
    于是诗人只能让老乡帮忙带个口信,向家人报平安了。
           一个“逢”字照应了标题,也是这首诗的发源,若没有这场相逢,也就没有这首千古流传的名作了。他们两人,一个是赴西域任职,一个是回京师述职,鞍马倥偬,没有过多交流,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继续东归。这样短的画面,也许很多人会忽略而过,但是诗人却用以入诗,也算是有心人了。他此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又有对家人的眷恋之情,这种铁汉柔情便交织在这短短的14字中,引起了千古共鸣。后来人极为赞赏“马上相逢无纸笔”,就像徐增所言:此句人人道好。
           全诗语言自然朴素,无一生僻字,也毫不雕琢,但是情感却尤为真挚,感人至深。甚至有人说: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
  • 上一篇:杜甫诗《晦日寻崔戢李封》空罇之愁:忧虑的将逝感
  • 下一篇:宋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简析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