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名人名著 > 正文
国学文化
  • 南宋名将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流芳百世……
  • 时间:2019-04-26 13:38:35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2590次
  •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也是我国人民极为熟知和深为景仰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很推崇岳飞,教育广大干部要像岳飞那样有骨气,要“以身殉志”。

    【岳飞小传】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大举进兵南下,东西两路军会合于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城下,围困四十一天后,东京被金军攻破。第二年四月,金兵掳走宋徵宗、宋钦宗,扶植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建立“大楚”政权。北宋王朝至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宋徵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政权。宋高宗赵构所建立的南宋王朝,是腐朽的北宋王朝的继续。他登位伊始,就南迁流亡,以稳住自己的半壁江山,而不是组织兵马,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对于金军的南下,更是胆战心惊。由于金军的不断南下,南宋朝廷中产生了投降派和主战派的激烈斗争。

    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害怕主战派取得胜利对他们不利,更害怕人民武装在抗金斗争中壮大起来,威胁他们的统治。他们屈膝求和,破坏抗战,迫害主战派人物。

    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不顾个人安危坚决抗击金军,保卫南宋半壁江山,并率军北上.收复北方大片失地,虽然最后由于投降派的破坏而失败,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幕。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他出生一个农民家庭,长期的艰苦生活磨炼了他不辞辛苦、刚毅顽强的性格。岳飞少时沉默寡言,有志气。

    后随义父周同学习骑射,研读《孙子兵法》,能挽三百斤的强弓,且能左右射击。后又随同乡人陈广学习“技击”,无所不精,尤其是枪法练得出神入化。不久,金兵入侵,岳飞的家乡惨遭蹂躏,他目睹了金军的洗劫及其铁骑践踏中原的惨状,遂立志抗击金军,为他一生的抗金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岳飞应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刘韦招募当了一名“敢战士”,刘韦看到岳飞身材魁梧又武艺高强,就让他做了一名小队长,参加了宋、金联合攻打辽都城燕京的战斗,后因父丧回乡料理丧事。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岳飞去河东路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再次投军,在庆阳(今甘肃庆阳)、榆次(今山西榆次)一带侦察金军军情,被大队金军打散,岳飞只身回到相州。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二月,因东京被困,形势危急,康王赵构奉命在河北建立大元帅府,下令募义勇民兵。

    相州许多穷苦百姓为了保家卫国,纷纷从军。岳飞也参加了赵构的军队,临行前,岳飞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勉励他以身许国,奋勇抗金。从此,他一直坚持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斗争。

    但是,赵构带领这支军队并没有马上入援东京,而是在河北、京东一带转悠几个月,眼睁睁地看着东京沦陷。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月,赵构称帝。为了标榜中兴,赵构起用在军民中威望很高的李纲为右相,副元帅宗泽兼东京留守。李纲尽心竭力为抗金斗争进行部署,但独木难支,赵构在中书侍郎黄潜善、枢密院汪佰彦的怂恿下一心想避地东南,企图逃跑。这时岳飞是一名下级军官,他无从知道朝廷中的分歧。但他看到朝廷不断命令军队南移,越来越远离敌人,这不能不激起抗金义士的忧虑和义愤。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他上书赵构,触怒了赵构和黄、汪妥协投降派,便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削夺了岳飞的军职。

    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在赵九龄的推荐下投奔了河北招抚使张所。张所素知岳飞有勇有谋,任命他为中军统领,不久升为统制。这一年秋天,张所被罢官,王彦接任河北招抚使。王彦集合了岳飞等十一名将官,率部众七千人渡过黄河,进击金军。王彦听说金军势大,不敢出击,而岳飞独率自己的部众与金兵鏖战,大破金军,占领新乡(今河南新乡)。后因王彦嫉妒其功,不供军粮,岳飞遂与王彦分道扬镳,率军北上。但终因势单力薄,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这年冬天,岳飞投奔东京留守宗泽。

    宗泽对岳飞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年轻军官非常赏识,称赞他说:“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并向他传授布阵用兵之法。岳飞却反对这种按图列阵的做法,他说:“按图布阵,都是定局。古今不同,战场有险易、广狭,岂可用一定的阵图!用兵的关键在于出奇,使敌人无法测度我方的虚实,方能取胜。倘若在平原旷野,仓促遇敌,那时怎能有功夫摆布阵势,再与他们厮杀呢?何况现在我领兵不多,如果按布阵作战定,金军得知虚实,派出铁骑四面攻击,我军必然失败。”岳飞接着又指出:“用兵的常法,是先布阵而后打仗,但不可拘泥于一法。运用之妙,以变制变,全在一心。”这个“妙”就是灵活性。灵活性要求指挥官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岳飞一席话说得带兵多年的老将宗泽从心底里佩服。

    建炎二年(1128年)春,岳飞在宗泽的指挥下,率领五百骑兵去抵抗进犯汜水关(今河南信阳汜水镇西)的金兵,汜水关地势险要,为东西重要交通咽喉,也是南侵金军的必经关口。岳飞仅率领五百名骑兵,随身携带不多的粮食,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宜速胜而不宜久持。岳飞随即命令三百士卒,每人带两捆柴草埋伏于前山脚下,等到半夜,点燃柴草,高高举起。照得满山通明。金军以为宋朝大军来到,慌忙撤退,岳飞乘胜追击,金军大败。

    岳飞凯旋归来,宗泽提升他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他为统制。不久,抗金老将宗泽病死于开封留守任上,临死之前,连呼三声“过河”。宗泽死后,杜充接任。他一到汴京,尽反宗泽所为。由宗泽苦心集聚的两河忠义军,见杜充无意抗金,全部离去。这种做法,无非是自拆藩篱、自毁长城。杜充还全然不顾人民死活,掘开黄河大堤,企图用洪水来阻挡金军。

    后听说金军大举南侵,赵构又逃到了江南,杜充便弃城而逃,岳飞极力劝阻:“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所有也。他日欲复之,非数十万众不可。”杜充不听,岳飞随他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东京沦陷。

    回到江南,南宋朝廷任命杜充为江淮宣抚,守御建康,岳飞为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这时金兵正大举南下,与叛将李成合击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之乌江镇),岳飞泣谏请求杜充率师援救,杜充竟闭门不出,金军遂破乌江防线,由马家渡(今南京市西)渡江,进逼建康,杜充才慌乱起来,派都统制陈淬带领统制岳飞等迎敌,又命前军统制王王燮所部随后应援。正当双方激战的时候,王琰带领人马抢先逃跑,陈淬见孤军势单,无心恋战,退守蒋山(江苏南京紫金山)。只有岳飞引军迎敌,誓死力战,终因寡不敌众也退到蒋山。杜充在城内听说前线打了败仗,立即仓皇弃城逃跑,建康失陷。杜充一路逃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叛变投降金军。

    建康失陷后,岳飞率军转入茅山(今江苏金坛西),再向南转移,入广德军(今安徽广德)。这时金军也取道广德向淅东进发。岳飞预先侦察到敌人的动静,乘敌人行军途中没有防备,六次出兵袭击,六战六捷。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正月,岳飞率军向北开到宜兴(今江苏宜兴),由张俊统辖。岳飞在宜兴,严格执行军纪,收编散兵游勇,维持社会秩序。

    金军从杭州班师北撤,一路大肆掳掠。金军撤退到宜兴。岳飞以逸待劳,给予金军迎头痛击,连续四次打败敌人。敌军慌不择路,掉入河中淹死的不计其数。接着岳飞又率部紧追金军,一直追到镇江,在清水亭(今镇江附近)又大败金军。

    浙西制置使韩世忠也在镇江率军出击金军,金军不得不退守黄天荡(今镇江附近)。韩世忠以八千人马围困金兵十万之众达四十八天之久,金军统师兀术(完颜宗弼)险些被活捉。

    最后金兵挖开老鹳河,才侥幸逃往建康。一路上,金军又遭到岳飞、韩世忠军队的追击。金兵退至牛头山(今江苏南京市南),岳飞军出其不意,突然袭击。金兵在睡梦中惊醒,营中一片混乱,以至互相残杀,余部则窜回建康。岳飞又从敌军那里得知金军正从建康撤退,由静安镇(今江苏南京西北)渡江北去,立即带领部下飞速赶到静安镇附近。这时建康城变成一片火海,金军在放火烧城。岳飞和将士们遥见建康城内火光冲天,一个个怒不可遏。一声令下,战士们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向没来得及撤走的敌人。岳飞持枪跃马,在敌阵中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金军急于北撤,毫无准备,被岳飞军打得大败。来不及渡江的金军余部,全被消灭。岳飞乘胜收复建康。他又向高宗赵构上奏,建议说:“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赵构采纳了岳飞的建议,并任岳飞为通泰(今江苏南通、泰州一带)镇抚使。

    岳飞收复建康后,踌躇满志,他写下了一篇《五岳祠盟记》,抒发了他誓死消灭金军、迎还“二圣”(指宋徽宗、宋钦宗。)恢复故土的雄心壮志。在他看来,只要文官不贪钱,武将不怕死,齐心协力,团结抗战,丢失的国土便不难恢复。

    不久,金军又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发起攻势,楚州告急。岳飞奉命领兵援救楚州。岳飞接到命令后,便差统制张宪守泰州,自率主力驰援楚州,随后进军承州。在承州,岳飞与金军三战皆捷,杀金将高太保,后因粮草不济,兵员不够.又得不到后援,岳飞军孤力寡,楚州沦陷,岳飞只得退回泰州,加紧部署通秦一带的防御工作。秦州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惟一的地利是湖泊和河道。由于张荣率军坚守的水寨被攻破,金军又数倍于岳飞军队。岳飞只好按朝廷“泰州能战就战,能守就守,如果不能战、不能守,就退到附近沙洲,保护百姓,寻机掩杀敌人”的命令,在泰兴南霸桥击退金兵。然后率几百精骑殿后,保护百姓安全渡到江南。

    金军铁骑一再南下,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遭到南宋抗金将领和各地义军的沉重打击。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金朝统治者改变战略,集中东、西两路兵力征服陕西和四川。在中原则扶植汉奸政权刘豫建立伪齐国,以牵制南宋。同时又把宋朝降臣秦桧放回充当奸细。

    伪齐政权建立后,宋、金之间有了暂时缓和,南宋政府便抽出兵力荡平游寇。岳飞先后剿灭了江西李成、湖南曹成等游寇,也镇压了农民起义。他从这些武装力量中收编了一部分精明强干的士兵,用来补充兵源,对其绳以纪律,使自己的部队逐渐发展成一支近三万人的劲旅。岳飞屡立奇功,受到高宗嘉奖,并手书“精忠岳飞”,以示嘉奖。又加授其镇南军承宣使、江西路沿江制置使,后改神武后军统制,岳飞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与伪齐大举南下,转眼间夺取了襄阳(今湖北襄樊)、郢(今湖北钟祥)、随(今湖北随州)、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信阳(今河南信阳)等六州之地,南宋朝廷上下感到震惊。高宗命岳飞兼荆南制置使,加授汉阳军(今武汉市汉阳区)、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制置使,率军抵御金与伪齐联军。岳飞接到命令后,立即从江州(今江西九江)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又从鄂州渡江北上,直抵战争前线郢州城外。在郢州城下,岳飞军队遭到伪齐守将荆超的顽强抵抗,岳飞亲自率众攻城,一天之内攻克郢州。岳飞旗开得胜,士气高涨。他又派张宪、徐庆带兵去攻取随州,岳飞则亲自领兵直趋襄阳。襄阳守将李成,本是岳飞手下败将,兵败后投靠伪齐。他率军十万,沿江列阵迎战。岳飞观其众,乃大笑说:“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成左列骑江岸,右列步平地,虽众十万何能为?”于是命令王贵以长枪步卒攻打李成骑兵,命令牛皋以骑兵袭击李成的步兵。经战未久,李成大败,乘夜逃遁。岳飞顺利收复了襄阳府。伪齐不甘心失败,又增派军队支援李成,号称三十万。企图夺回襄阳。岳飞分两路夹击,又大败李成军。

    岳飞在襄阳实行屯田,以为长久之计。七月,岳飞率领大军向邓州进发。伪齐纠集几万人马,屯驻于邓州西北,准备与宋军决战。岳飞决定派王贵率军沿光化(今湖北光化西北),张宪率军于横材分路出发,以便两面夹击,继又派骑兵前往策应,突袭于两军之间。李成抵挡不住。弃邓州而逃。岳飞又乘势收复信阳、唐州。至此,岳飞按照预定的计划,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收复了襄、邓等六州。消息传到临安,朝野一片欢腾,高宗赞许说:“朕素闻岳飞行军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岳飞被提升为靖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为武昌郡开国候。

    金与伪齐军队在襄、邓遭到岳家军的痛击,决定改变战略,避开岳飞的防区,改由东路渡过淮河侵入淮南,然后伺机侵略江南。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十五日,金齐联军大举进犯。十二月初,庐州(今安徽合肥)告急,高宗赵构急令岳飞率全军东下,日夜兼程支援淮西战场。敌军对岳家军闻风丧胆,此时岳家军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庐州城外。敌军惊慌失色,望风而逃。金军大将兀术屯兵十万于离庐州一百余里的地方,听到岳家军杀来,当晚北窜。不久,金与伪齐全线撤军,淮东、淮西遂定。

    南宋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岳飞认为此时是恢复疆土的大好时机。他上书高宗说:“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刘豫僭伪,人心终不忘宋。如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诚易为也。”但宋高宗赵构只图稳坐半壁江山,偏隅东南,毫无恢复中原之志。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夏,岳飞奉朝廷之命,领兵到洞庭湖地区镇压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岳飞凭借军事上的优势,使用围困、诱降兼强攻的战略,镇压了农民起义,杨么败死,部将黄佐率部投降。岳飞收编了农民起义的军队。岳家军队伍猛增。岳飞因镇压有功,加授检校少保,进封国公。

    赵构虽然一贯主和,但在朝野的一片抗战声中,不得不迎合主战派的意见。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二月,坚决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事的身份,召集各路将领在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商议北伐,决定由岳飞进驻襄阳府,准备收复中原。临行,张浚勉励岳飞道:“这是你的宿愿,希望你好自为之。”岳飞派副将杨再兴收复西京长水县(今河南洛宁西南),又率军攻下虢州(今河南卢氏县),获粮十五万石,降其众数万人。向西又收复商州(今陕西商县),向东经栾川(今河南栾川)攻克顺阳(今河南嵩县西南。岳家军这次主动出师进攻,收复了伊、洛的险要之地,声震河洛之郊,在军事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同时,夺取和烧毁大批粮食和物资,使敌人在经济上也受到很大损失。但是,岳飞很快发现自己孤军深入敌境,既无援兵,又缺粮草,于是不得不决定放弃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疆土,在九月二十八日回军鄂州。

    岳飞因这次战功,由少保提升为太尉。但是,跟他一心想完成的北伐大业相比,加官进爵又算得了什么!每次出兵北上,他总是满怀恢复中原的热忱和同仇敌忾的心情,但不是由于孤军无援,就是由于粮饷不足,被迫半途而归,终于,壮志难酬。在雨过天晴的一天,他凭栏远眺,放怀遐想,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望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年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充满了作者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和报仇雪耻的迫切心情,以及恢复疆土的不可动摇的意志。

    伪齐刘豫连年用兵南侵,都被宋军打得丢盔弃甲。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十一月,金下令废黜刘豫伪齐政权。挞懒等人主张将河南、陕西地区归还给宋朝,要求赵构向金称臣。贡纳岁币。金熙宗与群臣议定后,将宋朝在金使臣王伦放回.让他回去报告这一消息。

    赵构本无心抗战,得报后喜出望外,立即加紧与金议和。

    为了准备和议,他重新起用跟挞懒有亲密关系的秦桧,任命他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秦桧摸透了赵构急于求和的心理,便尽力迎合,同时打击和排挤所有反对和议的官员,扶植党羽。

    秦桧与赵构沆瀣一气,十分露骨地向金朝乞降,引起了宋朝文武官员和广大人民的激烈反对。统兵驻守在鄂州的岳飞,上书朝廷,希望朝廷“乘刘豫新废,金人无备,增兵北伐,图取中原”。他曾对枢密副使王庶表示他抗金的决心说:“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岳飞到临安朝见赵构,赵构把金遣使请和,归还河南、陕西的情况告诉岳飞。岳飞说道:“金人不可相信,议和不足依靠。宰相(秦桧)不好好替国家着想,恐怕要遭后代人的讥议。”这一正义主张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遭到了以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的嫉恨。

    绍兴九年(1138年)正月,宋金和议达成:金朝把陕西、河南“赐还”给宋朝,并归还徽宗及其皇后的灵柩;宋朝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子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匹。这本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投降派却对和议大喜过望,掸冠相庆,满朝文武加官进爵。岳飞在谢表中再一次申述了他一贯反对议和议、坚持抗敌的主张。岳飞的这篇充满爱国激情的谢表,道出了广大爱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南宋军民抗金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不久,高宗授岳飞开府仪同三司,位居三公。岳飞上书力辞,说:“现今的形势是只能引以为危而不能引以为安,只足以使人忧虑而不足以使人祝贺,应该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而不应该论功行赏,被敌人耻笑。”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三诏不受。

    果不出岳飞所料,和议尚未践约,金朝内讧,兀术掌权,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熙宗采纳兀术的建议,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向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金朝归还的土地重新被金兵占领。赵构和秦桧一伙顿时慌了手脚,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头进行抵抗。又给岳飞晋职。

    除原职外又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由荆、襄北上。岳飞一面准备率军出击,一面派人暗渡黄河联络北方义军。数天后,岳家军渡过淮河,浩浩荡荡地进入河南中部。然后分兵进击,在短短四十多天时!司内,先后收及陈州(今河南淮阳)、颍昌(今河南许昌),郑州等军事重镇,从东南几个方向对汴京形成弧形包围圈。

    兀术得知前线连吃败仗,不免有些心慌,立即在汴京召集元帅左监军、龙虎大王突合速等各路将领商讨对策。兀术认为宋朝将帅都不难对付,只有岳飞一军深入,将勇兵精,而且有河北忠义民兵响应作声援,其兵锋锐不可挡。他决定寻找机会,与岳家军决一死战。

    岳飞得知兀术的意图,他故意分散兵力,自己反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今河南郾城)。兀术侦知郾城兵力很少,便集合了龙虎大王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和昭武大将军韩常的兵马,抄小路进逼郾城。在郾城以北二十多里的地方,宋、金两军相遇,各自摆下阵势。岳飞首先命令长子岳云出战,大败金军。勇将杨再兴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杀死敌军几百人。兀术眼见不能取胜,决定孤注一掷,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出动“铁浮图”和“拐子马”这两支骑兵共一万五千人,向岳家军杀来。“铁浮图”又称“铁塔兵”,是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以三匹马为一组,用皮带相连;后面放着拒马子,用来阻止马后退。“铁浮图”常常担任正面冲锋的任务,推进时像一堵铁墙,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威胁。“铁浮图”的左、右两翼,配备着号称“拐子马”的轻骑兵,这些轻骑兵常常在跟对方战斗到白热化时突然出击,往来冲杀。兀术妄图用这两支骑兵一举歼灭岳家军。

    岳飞早就盼着兀术能倾巢出击。他专门训练了一批步兵用来对付“铁浮图”。等敌军临近阵前,他立即命令步兵各拿一种叫“麻札刀”的大刀和大斧上阵。步兵们弯腰专砍马足。马一摔倒,人就跟着摔下来,一匹马躺下,另两匹马就不能前进。岳飞又指挥两支骑兵,专门对付拐子马。两军短兵相接,从午后一直杀到天黑,金军全线崩溃。兀术看着被杀得七零八落的人马,哀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郾城惨败之后,兀术仍然不肯罢休。他收集残部,并从各地征调援军,又拼凑了十二万人,驻扎在郾城以北的临颍县(今河南临颖),伺机反扑。岳飞料想兀求会进攻颍昌(今河南许昌),便令岳云速援驻守在那里的王贵。金后来攻,岳家军早已有备,岳云引骑兵正面突击,王贵率步兵攻其左右,大败金兵。

    郾城和颍昌之战,岳家军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金兵被打得闻风丧胆,他们感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向赵构上书,报告了河北人民盼望宋军前去解救和金兀术已经命令金人老少渡河北撤的消息,指出现在是宋朝中兴之机,金兵必亡之日。他请求赵构命令各路人马火速并进,发动总攻击。与此同时,岳飞亲自带领全军从郾城继续北上,进军朱仙镇,不几日,距离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被围困在汴京城的兀术已成瓮中之鳖。兀求为挽救覆亡命运,倾巢出动,又被岳家军打败,连夜逃回汴京,岳家军取得了朱仙镇大捷。

    金军的溃败,岳家军的屡屡得胜,更增强了岳飞乘胜渡河收复河北的决心。他再次上书赵构,“要求深入敌境,复取旧疆,以雪亡国之耻。他鼓励部下说:“直捣黄龙府(今吉林农安,为完颜女真发祥之地),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正指日渡河,而坚持妥协投降的宋高宗和秦桧,却害怕人民力量在抗金斗争中壮大起来,害怕抗金将领岳飞“尾大不掉”,又怕迎回钦宗,自己帝位难保。于是急令岳飞退兵。岳飞坚持要求继续进军,上奏说:“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和秦桧知道岳飞志坚难移,遂先下令撤回其他各路军队,然后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一日连发十二道金牌,严令岳飞迅速退兵。岳飞愤惋而泣,痛心地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遂不得不奉命退兵。

    岳家军班师的消息不胫而走,百姓扶老携幼,纷纷赶来挽留。岳飞挥泪取出诏书给百姓看,说:“吾不得擅留。”遂暂留兵五日,保护百姓向南撤到襄、汉一带。金兀术听说岳家军已经撤走,不禁拍手称庆。不久,郑州、颍昌、陈州、蔡州又重新沦入金人之手。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兀术又率军渡淮南下,其前锋直逼长江北岸。当金兵抵庐州时,高宗命岳飞率军支援,金兀术听说岳家军来到,急引兵北退。

    金兵退后,赵构和秦桧加紧与金议和。他们首先要解除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于是于绍兴十一年五月以论功行赏为名,授其枢密使职务,实际上解除了他们的兵权,接着又拆散了他们的军队。金兀术利用南宋统治者急于求和而取得暂时苟安的心理,指示奸细秦桧:“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只有杀之,始可议和。”接着,赵构和秦桧一步步迫害岳飞。秦桧唆使万俊离弹劾岳飞,后又指使人诬告岳飞谋取兵权,阴谋造反。岳飞被捕入狱。在审问时,岳飞撕开衣服,袒露背脊,显出昔日刺在背上、切入肌肤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表示对秦桧等人的抗议。岳飞遭受严刑拷打,审理两月,毫无证据,而秦桧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决定杀害岳飞。朝廷内外许多正义的官员,士大夫为岳飞鸣冤,韩世忠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当面责问秦桧,秦桧含糊其词地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或许有)。”朝世忠大怒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最后岳飞还是被赐死。临死前,他仍然坚持自己抗金救国无罪,他相信老天有眼,一定会证明自己的一生光明磊落,他镇定自若地写下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二十年,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金朝统治者再次撕毁和约,分兵南侵。国难思良将,太学士程宏图上书为岳飞鸣冤,但直到宋孝宗即位,才给岳飞的冤案昭雪。

    【毛泽东评点】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

    ——摘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94页。

    “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摘自毛泽东读欧阳修等的《新唐书·徐有功传》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37页。

    1950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苏联访问。曾向斯大林介绍中国共产党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精神。翻译费德林不明白“归”字的含义,请求加以解释。毛泽东说“归”字是“回到原来状态”的意思。

    这句话即是说:“藐视一切困难和痛苦,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并进一步解释说,“这是十二世纪古代中国的—位著名统帅岳飞使用过的一种说法。岳飞以抗击女真人入侵的军事远征而出名。斯大林明白意思后,也不禁小声说道:“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雄才大略。”

    ——摘自费振刚主编的《毛泽东批注圈阅史传诗文集成》,1997年版第203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鉴赏】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也是我国人民极为熟知和深为景仰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很推崇岳飞,教育广大干部要像岳飞那样有骨气,要“以身殉志”。

    毛泽东对岳飞答宗泽的那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给予肯定,并把它加以阐释,赋予新的意义,作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条很重要要军事原则,即指挥员基于客观实际情况,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

    岳飞冤死风波亭,人们把责任全部推在秦桧身上。毛泽东认为主要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而且赵构自己也承认:“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毛泽东又谈道,这是封建史家为“圣君讳耳”。明朝文征明的《满江红》,“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并非独排众议。毛泽东此番话是针对舒湮写的话剧《精忠报国》以秦桧影射汪精卫说的,在毛泽东看来,汪精卫是赵构,是投降的罪魁祸首。

    岳飞的《满江红》一词是他的传世名作。毛泽东很爱读这首词,并曾手书《满江红》全词。1975年8月,毛泽东接受摘除眼睛白内障手术,就是在《满江红》这首词的唱片声中进行的。“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了岳飞的济世壮志,与毛泽东这位新中国的缔告者的壮烈情怀产生了共鸣。岳飞一生以“精忠报国”为己任,坚决抵抗金人入侵。

    敌未灭,何以家为?”他要雪靖康之耻,灭臣子之恨,在壮志难酬之时,他还期待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实现“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雄心壮志。

    岳飞在抗金战场上屡建奇功,创造了以五百亲兵击败金军十万大军的战争奇迹,郾城一战,他因敌而制胜,抓住铁塔兵和拐子马的致命弱点,趋利避害,采取灵活的战法,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充分发挥马步军的作用,一举歼灭金兀术的精锐,使金兵对“岳家军”闻风丧胆,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之所以能百战百胜,与岳飞严于治军密切相关。

    他曾谈到用兵之术,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岳家军行军或驻扎时,都对百姓秋毫无犯,纪律严明,成为岳家军的一种光荣传统。岳飞对将士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平时对士兵爱护有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凡有犒赏,岳飞都平分给将士,从不拿一分钱。朝廷封官拜爵,他总是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为托词辞谢。在作战指挥上,他勇武而有智谋,善于以少击众。每遇强敌,坚定自若,身先士卒,武勇过人。

    欲有所举,总是先召集诸将谋划,谋定而后战,因而获得胜利。

    《宋史.岳飞传》称赞岳飞道:“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有人认为他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不正是体现了岳飞的优秀品格吗?“青山有幸埋忠骨”,他英勇抗击外族侵略、坚决反对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优秀典范,值得人民永远纪念。

  • 上一篇:唐代诗仙李白简介
  • 下一篇:孔子读过的书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