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健康养生 > 茶余饭后 > 正文
健康养生
  • 常饮茶是一种坏习惯,茶其实是一种有慢性毒性的药物
  • 时间:2021-04-12 14:04:06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2784次
  •        几千年发展以来,我们习惯了喝茶,是出于修身养性及保健方面的考虑,我们谈论茶的时候除了色香味的感官体验之外,我们还会探究茶叶的养生作用。殊不知,中国人讲究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喝茶在益于身心的同时,还是有危害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最早认识到饮茶有害是在唐代。
           古代的医药学家对茶叶的认知,超乎我们想象的理性。比如:陈藏器(唐)认为:茶,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饮之宜热,冷则聚痰。首先他注明了茶的属性为:苦寒。然后他认为长期服用可以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可见体痩脂少的人就不能饮用)。最后他认为茶应该热饮,冷饮则有“聚痰”的副作用。
            ——在这最早的,简短文本中,我们也能体察出作者是在理性地对待茶的功效与毒副作用。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但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详尽地论述了饮茶的功效与毒害,而且还对当时民众的饮茶风气进行了批判。
           下面将他的论述做一个现代版的阐释,我们就能清晰地解读出李时珍笔下的厚重与精诚。
            一、茶的性质
           李时珍认可前人的结论,写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之一,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评论,喝对茶更有益身体健康。喝茶,要讲茶道,还要讲体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宜的茶也不同,茶也分寒性与热性。
            二、饮茶利弊
            首先,时珍认为:“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既然茶是一种性质苦寒的药物,那么针对“火”的情况,可谓锤鼓相应,因此时珍说:“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紧接着笔锋一转,时珍立即指出了一组极不适合饮茶的人群,这类人群的特征是“虚寒及血弱之人”——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免疫力低下和肠胃功能不调的人群——这类人群如果饮用茶叶,就会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
            ——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大意为:
           长期饮用茶叶,将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免疫力下降而导致一系列的疾病,这些疾病有:常见疾病:
           ①痰饮(这里的痰饮主要是指因消化道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痰多,比如食道返流症)
           ②痞胀(指胃脘部的胀痛感)
           ③痿痹(因免疫低下而造成的四肢酸痛或乏力)
           ④黄瘦(皮肤暗黄,体重减轻)
           ⑤呕逆(呕吐)
           ⑥洞泻(慢性腹泻)
           ⑦腹痛
           ⑧疝瘕(疝气或腹部隆起的其他非实质性的包块)
           ⑨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
           之后,李时珍意犹未尽,批判道:“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尔。”李时珍还引用了苏轼的话:“(茶能)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奴,亦贱之也。”
    (——古人用浓茶漱口来防治蛀牙,但茶含氟是现代才知道的事实,可见经验事实先于科学结论是常见的现象。)
           最后,李时珍说出自己对饮茶的亲身体验:“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
           以上简单介绍完了中国古代对茶叶的理性认知情况,但从所谓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所透露出来的“文化”,却只能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一味盲从, 至死方休。
           到了现代“茶文化”又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更加大行其道。
           鼓吹的人,把茶叶吹得神乎其神,茶已成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灵丹妙药。
           盲目迷信“科学结论”的人,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既科学只是一门学问,而不是绝对的真理,人类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感官而体验到所有宇宙的奥秘。
           一个明朝人都知道喝茶对人体不一定有好处,我想对现代人来说,还是有点参考价值吧?
  • 上一篇:驴鞠:唐代贵妇打球骑的是驴
  • 下一篇:股票爱好者屁股纹身苍蝇:一定赢!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