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亲子教育 > 综合教育信息 > 正文
亲子教育
  • 文艺创作要抓住时代痛点,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受众
  • 时间:2019-01-30 20:08:00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3288次
  • 心正评论:舆论导向必须正能量!过去这些年来媒体不断吹捧报道什么影视明星、星光大道、追星族、片酬、丑闻……等等,一个小品演员能买得起飞机,一个年轻演员结婚能花费上亿元,哪来的钱?怎么来的?谁给他们的?查一查!每年的高考,不断地扩招,不管有无师资力量,一大批根本不可能进大学校门的人走了艺术生通道,学历能不贬值吗?年轻人不争当科学家,变成天天做梦通过星光大道一夜成名,岂有此理!《星光大道》本来是个大众娱乐节目,现在变成了很多人出名的捷径,该取消了!至少要整顿一下,尤其是那些评委和他们说的话,必须引导年轻人走刻苦学习、努力拼搏这条路!有些评委根本不够资格,说出话来很没有水平!

      5月15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受邀中国传媒大学做了题为“做新时代记录者讴歌者建设者”的讲座,深入剖析了题材选择、中国故事、媒体融合、政策制定等近几年来总局政策调控的热门话题,并在讲座结束后分享了总局对网生内容监管的诸多新方向、新趋势。

    以下是高长力司长的发言整理:《文艺创作要抓住时代痛点,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受众》

    新时代文艺创作重点要关注什么?总书记讲过一句话“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两句话概括一下,叫做“奋斗幸福观”。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鼓励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尤其在纪录片方面,我们一直在抓普通人的奋斗故事。为什么我们要鼓励文艺创作抓这个?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品,要想产生影响,好莱坞编剧有一句著名的话,“你要抓住时代的痛点”,就是要像牙医一样,要敲击到痛点。

    我们现在也是一样,我们文艺创作也是在找这个时代的痛点也好,敏感点也好,很多普通人的故事可以写。过去我们没有注意到,今天我们才发现普通人的伟大。

    很多“艺术家”有一个我认为是错误的观念,简单说就是“题材决定论”,他们认为有些题材不管你写得好坏都能够吸引人,有些题材就不行。

    所以他总是埋怨别人,说题材不好,说政府审查太严,不让涉及有些题材。不要因为没有艺术才华,就怪罪题材不好,你写不出好作品,老怪罪题材不好。

    摔跤是个冷门题材,是奥运会的冷门项目。冷门项目门票卖不出去,电视转播收视率低。但是印度拍了一个摔跤的电影,人家就可以有高票房,为什么?人家电影写得好。

    下面说一下“三个者”:

    第一个“者”,做新时代的记录者——讲好中国故事。

    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个理念。“中国梦”就是一个大故事,总书记是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人。你看他的表达,他有两句话,“要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人人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这与以前的中国梦不同,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是文艺创作非常好的题材。《出彩中国人》的名字就来源于这句话。

    怎么做“中国梦”宣传?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有一本书《美国梦》,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写了100个普通美国人的故事。我们去年也有个电视纪录片《我们这五年》,也是把50个中国人的故事编成了十集纪录片,很受欢迎。

    刚才说优秀的节目要像牙医,敲击到时代的痛点。这个“痛点”,不仅仅是痛苦的点,还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甚至是美,也都是痛点。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六期全部做的都是面点,面点能有多好吃?但蒋露露把面点做成了瓜子,很好看。去年总局扶持了一部纪录片《拉林河畔》,播完前一半发现人们最想看的是妇女主任和她的老公“秀恩爱”,后一半便拍到了老公买貂皮大衣又送玫瑰花的情景。这给我们很大启发,观众也想看美好的,这些普通美好的家庭生活故事最有观众缘。

    在这个时代,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这是总书记的原话。

    第二个“者”,做新时代的讴歌者——传播中国精神。

    前不久,我讲了“小大正”——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小大正”两年前就提出了,业内很多人也都知道,本来指综艺节目,现在也扩展到电视剧、电影界。

    为什么要鼓励小大正的创作方向?有一个“破窗理论”,在纽约曾经有一个街区犯罪率特别高,新上任的警察局长采取了一项措施,不是派驻更多警察,而是把这个街区的破玻璃都修好、卫生打扫干净。大家也很困惑,这能解决治安问题吗?结果,犯罪率急剧下降。

    社会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常说的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营造的氛围都是温暖、感动、正能量时,社会自然就正气充足,邪气自动驱逐出去。

    媒体人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某个地方的农民同时种两块地,一块是蔬菜大棚猛喷农药化肥,有毒有害但长得很漂亮,卖到北京被我们吃掉了;但他们自己不吃大棚蔬菜,单种一块地有机蔬菜自己家里吃。引申到文化生产,绝不能种两块地,不能生产有毒有害的文化产品拿出去换钱却坑害消费者。所以有的时候说什么节目是好的、什么是差的,有一个很简单的判别方法,就是你可不可以多给你自己的孩子看。

    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时代,要讴歌这个时代,释放正能量,做到“四个讴歌”。前两天《厉害了,我的国》创了纪录片的票房纪录,纪录片《航拍中国》也让很多人很自豪。

    怎么宣传爱国主义?要落实到具体节目上。去年十一期间,东方卫视《唱响中国》请到了来自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外国献礼人,演唱《我爱你中国》,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在网络上热传。节目水平体现在不仅有爱国主义的输送,也有艺术的美,唱到了艺术的极致,央视也把这个节目放到了春晚里。在表达一个主题、宣传诉求时,不要忘记艺术性。

    往小了说,电视节目宣推有技巧,要懂得新媒体传播规律。有的节目虽然内容很好,但能不能做到在全媒体平台推出去?要突破传统媒体人广播电视的思维模式。广电思维模式叫做“覆盖”,考虑的主要是覆盖面、频次,可一旦做的不好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无影无踪。新媒体要有话题性、故事性,一讲出来让人感兴趣,一看标题就想点开,一看内容就想转发。

    怎样融合发展广播电视媒体是一个大课题。以往我们一些所谓融媒体理念都错了,走了一大段弯路,至今还有人在错误的方向上往下走,比如“中央厨房”。前不久到一些媒体去,对方还在津津乐道领我看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就是拿出一个空间,摆上家具摆上电脑,调集各路人马。我让对方打开一个公众号,把阅读量最高的给我看看,找了半天阅读量两百多。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就两百多有什么意义呢?

    中央三台成立总台后,正在大力抓媒体融合。中央厨房很多人认为就是一次采集、多产品生产、多平台分发,想的很好,实现起来不是那么回事。《人民日报》做的最好,我非常同意他们的做法。物理意义上的中央厨房没有意义,互联网是一个伞状的网络,最关键的是生产流程再造,人不一定都在一起,但各种资源要以网络连接起来,发挥最大效益,就可以了。

    从战略上思考,其实我们错过了很多好的发展时机。为什么广播电视在最辉煌的时候,不能拥抱新媒体平台呢?出现新的技术,拿在自己手里不行吗?广播电视为什么不能办视频网站?现在有的平台还是传统媒体思维,觉得传统媒体仍然是个IP、品牌。

    新媒体平台的名字,都叫喜马拉雅、蜻蜓、爱奇艺、优酷,湖南卫视办的不叫“湖南网”而叫“芒果TV”,办的很好,应该好好研究芒果TV的案例。广播电视有非常好的资源,内容都不用花钱买,完全有条件能办成非常好的新媒体平台。

    为什么办不成?根子上有机制的原因,是否允许台长有几年亏本的时间?芒果TV前几年也是亏本,但目前已经盈利。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只赚不赔,谁敢往这里面投钱?要下决心。当然,资本运作也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果能克服这个障碍,转变思维方式,广播电视融媒体发展是有前途的。

    第三个“者”,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弘扬中国文化。

    这几年广播电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写了两篇扫描,一篇扫描5年,一篇扫描1年。5年扫描题目是“五年成就在自信”,1年扫描“我们看到了改变”。看到了什么改变?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以往旁听两会政协文艺组会议,前些年很多政协委员抨击电视节目低俗、过度娱乐化。从去年开始,大家开始争相称赞《中国诗词大会》,包括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大家又纷纷谈文化类节目,雒树刚部长也谈到《国家宝藏》。当我们调整了自己的决策职责和追求目标,我们就是这个时代、民族文化的建设者。

    由电视节目带起的传统文化热已经兴起。《中国诗词大会》今年的这一季出现了大家很意外的结局:冠军雷海为是个外卖小哥,战胜了北京大学硕士毕业、诗刊杂志编辑彭敏,这当然有心态问题,但我想说的是,古诗词不是小众的是大众的,古诗词在外卖小哥的人生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非他的谋生工具,他的精神世界需要这些。

    广播电视政策调控解读

    “一多、一热、一冷”与“限娱令”1.0-4.0版

    这几年我们引导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还是产生了很明显的效果,我总结是“一多、一热、一冷”,“一多”是公益元素多起来,“热”是文化类节目热起来,“一冷”是引进模式冷下去。

    这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它自然发展就会这样?其实不是,和我们的引导、政策调控有很大关系。

    我在2013年就讲过未来节目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公益、文化、原创”,结果五年之后看,果然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具体政策的调控,大家都知道,2012年开始出台了“限娱令”,接着对于卫视节目,几乎每年都出一个令进行调整、微调,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限娱令1.0版、2.0版、3.0版、4.0版”。这个调控作用是很大的。

    2012年,卫视变成一个娱乐大舞台了,各个卫视争相播出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因为这两个类别天然收视率高,同时就忽视了新闻等公益节目。所以“限娱令”是规定每个卫视一周泛娱乐节目只能播两档,这样腾出很大的空间来播新闻、服务、纪录片、动画片这些节目。

    后来我们又进行结构化管理,规定每个频道八类公益性节目总量必须达到30%,这就使它回归到新闻综合频道的定位。

    近两年,我们又推动自主创新了,来抵制引进节目模式,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量的原创电视节目产生了,文化类节目多起来了。

    为什么文化类节目多起来了?我们在政策上有倾斜,在“限娱令”里面,文化类节目是例外,文化类节目不受“限娱令”限定,所以大家都愿意做,能进入黄金时间。

    为什么说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我们从节目模式研发上,就能够发现传统文化里有很多东西可以直接用于我们新的节目模式。比如说《中国诗词大会》里的飞花令,那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游戏,诗书中华》里面的舞美曲水流觞,那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游戏。

    创新最重要的是节目模式的创新。曾经我们各个电视台都去买国外的节目模式,从前两年开始形势发生了变化,也是政策在逐渐收紧,一点一点限制引进模式的播出,到去年算是基本上关门了,我们定了一条叫做“原则上黄金时段不再播出引进节目模式”。

    为什么政策会是这样的趋势呢?也和广播电视发展的实践是相吻合的。到了去年这个时期,我们自主原创的节目已经足够多了,不再需要去引进这些国外模式。

    前两天九大节目模式在戛纳电视节上亮相,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中国节目模式开始往国外卖了,九个制片人用英语进行了推介。

    附:上星综合频道宏观调控“限娱令”进化史

    “限娱令1.0”——2012年

    实施上星综合频道黄金时间节目备案制,对婚恋交友、才艺竞秀、情感故事、游戏竞技、综艺娱乐、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七类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

    “限娱令2.0”——2014年

    实施结构化管理,每个频道播出新闻、竞技、文化、科教、生活服务、动画、少儿纪录片和对农等八类节目比例达到30%,对歌唱类选拔节目、电视晚会等进行调控。

    “限娱令3.0”——2016年

    大力推动节目的自主创新,规定上星综合频道每年19:30—22:30开播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两档,同一档真人秀节目,原则上一年只能播出一季。

    “限娱令4.0”—— 2017年

    有文化、讲导向的播出平台:黄金时段不再播出引进节目模式。

    网络和电视综艺监管趋向统一

    社会最大公约数决定监管标准,是动态的、历史的

    问:电视台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提升经济效益、维持正常的经营和运营?

    高长力: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目标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其实很多好的节目,最后都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收视率这个东西咱们且不说它真实不真实,科学不科学,就即便它是最公平的、最真实的、最科学的收视率,如果要完全让收视率主导,一定是引导越来越往底线走的。

    所以我们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要有一种责任感。迪斯尼创意总监拉塞特,前年做过一次演讲,他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艺术家要去引导观众,而不是迎合观众。不是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而是去引导他们,要有健康的口碑。

    电视台的生存,第一,我们不能越底线,有害的东西绝不能用,比如医疗保健品广告,那已经是图财害命了;第二,通过创新来提高我们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然后慢慢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现在一个难题是,互联网和广播电视不是标准不统一,理论上标准是统一的,但是现在做不到在监管上能够完全达到一致。

    从去年开始,总局有了一个会商协调会制度,就是网络司、宣传司、传媒司和监管中心每个月一起开会,研究一下现在各平台的动向,然后统一相关节目标准,我相信慢慢互联网监管会加强,节目内容会趋向跟广播电视统一,到那个时候整个竞争环境就会更加公平一些。

    问:目前有哪些保障“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的制度?

    高长力:现在一个难题是,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存在实际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理论上标准统一,但现在监管上做不到完全一致,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抢了电视的饭碗。

    从去年开始,总局有一个“会商协调会制度”,是网络司、宣传司、传媒司、监管中心四家每个月开会,研究各平台动向,统一节目标准。我相信,慢慢互联网监管会加强,节目内容标准会趋向与广播电视统一。到那时,整个竞争环境就会更加公平一些。

    问:《中国有嘻哈》《创造101》等小众文化网综是否还有创新的可能?

    高长力:无论综艺、电视剧还是电影,其实是不分网络或电视的。尤其综艺,应该没有电视综艺网络综艺的分别。为什么有人特意区分?就是发现网综的尺度更大。这是由于新事物的监管和引导还不到位。其实在电视上,我们也不排斥亚文化,有电视节目做了街舞、嘻哈也可以,但关键要健康向上。

    比如嘻哈,在谈《经典咏流传》创意时,有人提议可以用嘻哈把《诗经》唱出来。也就是说,这取决于表达它积极健康向上的部分,还是消极颓废的部分。甚至可以赋予中华文化的元素,嘻哈为什么不可以来点中国的武术?用中国话来唱?为什么非要是美国、黑人、街头?不一定,可以改造的。

    所以,将来网综和电视综艺会越来越走向一个共同点,标准会更加接近,内容会更加健康。

    问:近来监管趋严,接下来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监管的线是怎样的?

    高长力:准确地说,说不上来。谁决定哪里好哪里不好,哪里行哪里不行?社会认可。时代是在发展的,十年前大家对某件事这么看,十年后又是另一种看法。也就是此时此刻今天的社会绝大多数还能够接受,这就基本上算过关。当然,我们的底线是,不煽动观众反党、反社会主义。所以,节目的监管标准是动态的,历史的。

  • 上一篇: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 下一篇:美国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都是怎么写中国的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