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琴棋书画 > 正文
收藏知识
  • 鲁迅之于美术 陈丹青:他是前卫的实践者
  • 时间:2019-04-20 13:06:53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2052次
  • 鲁迅对美术的看重不亚于文学,陈丹青评价说:“在我能够读到的民国文艺言论中,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


    很多国人熟悉作为杂文家的鲁迅,鲁迅的形象如投枪和匕首,严肃、理性,富有战斗力,不留情面。而鲁迅也有闲适、游戏的一面,收藏了数千件画作、石刻和拓本,自制藏书票,尤喜木刻版画,在美术鉴赏方面有极高造诣。鲁迅隔三差五就泡在书店里,买书、选画册,回家歪在靠椅上,慢慢翻看。


    今天,让我们走近战斗之外的“艺术鲁迅”。


    吴冠中一谈到鲁迅就激动


    鲁迅没上过一天艺术学院,在他的时代,中国这类学院尚在草创阶段。从1918年发表新小说到1936年去世,鲁迅公开的文学生涯不到20年,他用顶多十分之一的精力和时间收集画作,赏析艺术,结交艺术家,但介入美术之深、结出果实之多超越人们想象。


    鲁迅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介绍,60多年来,我国文学教育很少提到鲁迅与艺术的关系,在大学美术课里面偶尔讲起鲁迅与美术之缘,也只局限于现代版画。其实鲁迅收藏的六朝、汉代造像非常多,秦汉瓦当也不少。鲁迅藏汉代造像600多份,俄国版画2000多幅。他选藏的造像特别大气,毫无宋明绘画里的萎顿之象,非常灿烂。他还收藏了六朝的各种墓志铭、拓片,整理了大量相关碑文。他的收藏视野很广,欧洲藏品以德国和俄国居多。他深受德国近代哲学影响,审美上很接近卡夫卡。鲁迅有留日经历,收藏了很多浮世绘。他在广泛涉猎后指出,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是模仿汉代造像的结果。


    鲁迅收藏的英国比亚兹莱、德国的格拉斯等,都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佳话。最重要的是,他译介了大量的俄国版画,为中国上世纪30年代前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刺激了很多年轻人创作,如后来非常有名的丁聪先生。现代很多画家对鲁迅情有独钟,吴冠中先生一谈到鲁迅就特激动。


    在“战斗”的一生中,鲁迅但凡空闲下来就混在画家堆里,拿美术当正事。据鲁迅自述,童蒙时代他就在课桌下描摹《荡寇志》和《西游记》等民间绣像,以至积多成册,为换钱卖给小同乡。


    对美术的看重不亚于文学


    孙郁曾邀请著名画家陈丹青到鲁迅博物馆讲“鲁迅与艺术”。陈丹青评价说:“在我能够读到的民国文艺言论中,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一个文人和一群画家的关系,和一段艺术史的关系,此前的中国没有过,此后的中国也可能不会有了。”


    1998年,纽约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举办了西方世界第一次中国美术大展,令前往参观的陈丹青吃惊的是,左翼木刻包括鲁迅设计的几件书籍装帧,“不但依旧生猛、强烈、好看、耐看,而且毫不过时”,“放在世界上,有神气,不丢脸,是一份可观的交代”。


    鲁迅从幼年的《山海经》到中年编印《北平笺谱》,加上对于欧陆前卫艺术的迷恋,可以说兴趣广博,但他终生专精的还是版画,尤其木刻。他感激保姆长妈妈,那位乡下女人为他买了第一册民间画本,使他日后对版画的乐趣历久不衰。


    民国初年,西方规模宏大、技术繁复的艺术如长篇小说、交响乐、油画陆续进入中国。在鲁迅成名的20年间,新派人士接踵学成归国,鲁迅并不折服他们,还有点看轻他们。他曾嘲笑徐悲鸿,对林风眠个展的邀请也避而不参加。


    鲁迅所收藏的中国青年版画家的版画,如陶元庆、司徒乔的绘画相当多。他一方面研究中国和西方的绘画,另一方面和青年人创出新的版画流派。孙郁指出,从鲁迅的藏品可以看出他对美术的看重并不亚于对文学的看重。


    趣味:个性主义至上


    孙郁认为,鲁迅对线条、色彩、声音极其敏感。画家、作家木心在一篇文章里讲到,鲁迅文章里有黑白两色,完全是木刻式的。鲁迅《女娲补天》里那道红光,造人初始的灿烂的意象,太阳、月亮,莽莽苍穹里有一种苍茫和浑厚,也完全是美术带给他的灵感。


    鲁迅还特别喜欢尼采,觉得中国文明里面缺少个人,只有天下、君臣,希望在中国文学艺术领域能够注入个性主义、个人主义的元素。1906年前后,他和几个朋友办了一份叫《新生》的杂志,封面设计采用英国画家瓦兹的作品《希望》,一具蜷曲的身体在灰暗的地方梦想着未来。鲁迅谈及文学、美术、音乐的创造,均强调对人性潜能的开掘。


    孙郁介绍,鲁迅对中国生发出自下而上的民间文化一直抱有很强烈的期待。在鲁迅眼里,真正的文化、伟大的文明应该是自下而上生根发芽。1913年,他在当时的教育部工作,写了一篇《意见书》谈美术的作用,强调除一般的教化作用外,人们要更多地看重审美,纯粹的文化静观会给人带来快慰。鲁迅还在当时率先呼吁建立中国的美术馆,办画展。


    鲁迅对刘海粟绘画里的旧文人习气很警惕,他强调个性,在译介裴多菲的诗歌时配了很多绘画。中国文学杂志最早插入版画的是鲁迅。时至今日,很多文学杂志还喜欢插入版画。


    孙郁介绍,鲁迅所关注的画家跟文学都有很大关系,在画家和文学家的互动中他们看到了艺术的其他力量。


    鲁迅评画:四两拨千斤


    鲁迅评论绘画的文字很有限,但是孙郁透露,陈丹青对鲁迅的见地十分折服。后者在《鲁迅与美术》一文中写道:


    “我异常珍惜他(指鲁迅)随手撩拨、四两千斤的说法,非常江南,非常懂行,又刻薄,又厚道,又犀利,又很体贴……他谈起绘画,质朴清晰,如话家常——好比他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小说语言,鲁迅留下了迄今最漂亮的批评语言,清通,平实,高贵,富有见解,处处留有余地,不落半点批评腔。”


    陈丹青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在过去百年的文艺家序列里,鲁迅是很特别的一个人,从来不相信系统,而通达历史,从来不轻用术语,却开口就咬住问题。他以一种伟大的业余感把握艺术。


    孙郁赞同陈丹青的看法——直到今天,他们都认为,中国的绘画圈再也没有也不可能遇到一位像鲁迅那样热情的介入者、清醒的旁观者、精彩的议论者,并且自己掏钱、四处吆喝的赞助者。

  • 上一篇:为何近代中国的大画家得不到正确的认识
  • 下一篇:中国文人画浅谈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