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书法,我一直认为“读”比“写”重要。惟有细心品读,才能“尽精微、致广大”。当我们选好碑帖后,不妨先下一番功夫,借助发达的网络搜索功能,查查它的年代,查查它的“前世今生”,查查它的释文。目的只有一个,读懂它!学会对古代碑帖的解读,才能进入与古人对话的语境,将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了解古人为什么这么写,在审美认知上才能与古人产生共鸣。
二、纵横解读
所谓“横向”解读,就是在同一时代的碑刻中,找出不同地域的书风。例如,魏碑除了我们熟悉的“洛阳体”外,同一时期,在陕西关中一带也盛行刻造像碑,但刀法粗率,结字诡异,当代学人谓之“长安体”。对魏碑有了这样全方位的认知,我们在学习时就不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笔法解读
眼下,陈振濂先生提出“魏碑艺术化运动”,也在对魏碑笔法进行探究。他说“只要不是盲目主观地用写帖的方法去写北魏,只要在临摹时尊重魏碑(而不是还未弄明白即想先改造它),那么拓片中的每一剥蚀之迹、刻凿之迹,都会逼着你在行笔时,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它,表现它”。不论“魏碑艺术化运动”能走多远,但是他的一些理论,对我们更好地破解魏碑笔法是大有帮助的。
“透过刀锋看笔锋”,光看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多些实践多些尝试。唯此,才能真正写出魏碑的“中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