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在中国商周时代成为最主要的器具材质。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高峰。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夏代晚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连珠纹,但因为夏代晚期青铜容器至今还发现的很少,纹饰资料不丰富。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大发展的时期,商周时代青铜器纹饰,大致可分为八大类:兽面纹类、龙纹类、凤鸟纹类、各种动物纹类、火纹类、各种兽体变形纹类、几何纹类和人物画像类等。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饕餮之名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饕餮纹
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的物象头部正视的图案,兽面纹这个名词比饕餮纹更为胜,因为它指出了这种纹饰和构图形式,而饕餮纹一词却只限于“有首无身”这样的定义,绝大多数纹饰并非如此。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所有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龙纹类
龙纹包括夔纹和夔龙纹。
夔纹
凤鸟纹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图案,鸟纹的特征是比较形象。
最早的鸟纹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在青铜器上,虽然商代早期和中期已有变形的鸟纹,但常布置在纹饰中比较次要的背衬地位。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昭、穆之时,青铜器纹饰中凤鸟纹大量出现,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称之为凤纹时代。马、牛、羊、鸡、犬、豸等六畜,象、鹿、犀、虎、兔等野生动物和一些变形的动物如长鼻兽,蜗身兽,是青铜器动物纹的主体。
此外还有一些小动物,如蛇、蝉、鱼、龟、蟾蜍等不能独立,无所归属,也都列入动物纹。这些动物在青铜器上大多有类似的形象,属于这些动物的正面形象已归入兽面纹的各种角型,但动物的侧面或全躯形象在构图上不能列入兽面纹,应该做动物纹,则动物纹包括虎纹、牛纹、象纹、鹿纹、兔纹、蜗身兽纹、蛇纹、龟纹、蟾蜍纹、鱼纹、蝉纹等。
这一部分纹饰包括人面纹、贝纹、绹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