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金银珠宝 > 正文
收藏知识
  • 随侯珠——与和氏璧齐名的旷世奇宝
  • 时间:2019-11-08 13:55:14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3017次
  •        随侯珠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随珠和璧”或“随和”。《淮南子》:“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也就是说这两件宝物得到了那就拥有一切,丢失后就失去一切。

                       

           汉代以后的《淮南子》、《搜神记》将随侯珠的故事记得更详细。原意是:春秋时随国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打成两断,看其蛇有些灵异,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立即能活动。此处便叫“断蛇丘”。一年以后,蛇衔明珠来报答随侯。“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随季良(梁)大夫池。”蛇采用什么形式送明珠?民间一说是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另一说是深夜梦见一大蛇衔来明珠报恩,随侯醒来果见一明珠将室内照得如同白昼。说法大同小异都是说随后救下断蛇后,蛇用随侯珠来报答。但这毕竟只是传说。

                       

           其一:珍珠说。《史记·龟策列传》有“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的记载,认为随珠即珍珠。这种说法疑问有二,一是淡水珍珠,不可能如此巨大;二是珍珠的成份是碳酸钙,容易分解很难流传于百年以上。
           其二:料珠说。随州的曾侯乙墓出土了百余颗料珠,最大者直径2.3厘米,有人认为是随珠。实际上它是天然产出的火山玻璃。也就是“琉璃”,这不是古代文献中所见的对于玻璃的最早的定名,在其前,玻璃有着更为古老的称呼,是“随侯珠”、“五色玉”。战国时的随国就已经善于烧制玻璃珠。近年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战国时代的实物,有专家认为就是文献中所提的著名的“随侯珠”。曾侯乙墓共出土173颗玻璃珠,在表面布满圆圈纹,一般称作“蜻蜓眼”式玻璃珠。

            其三:金刚石说。认为随珠是金刚石的主要依据是金刚石的晶体,多呈珠球状、无色透明、强烈的光泽等,但这些证据都不够充分。不过,金刚石在日光下爆晒,在暗室里可以看见不同颜色的磷光。至于一寸有余,金刚石是有那么大的。

                           

           其四:萤石说。这是目前世人普遍接受的说法。首先,随州的北部有萤石产出。其次,萤石确为发光矿物。
           虽然有很多神话的色彩,但它是确实存在的宝物。战国后期,秦国扫平了六国。和氏璧和随侯珠都已经归秦始皇所有。关于这一点的真实性,我们从《谏逐客书》得知,文中李斯提到 “今陛下致昆山至玉,有随、和之宝······”,其中李斯所说的“随”“和”便是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和氏璧和随侯珠至今下落不明。有一种说法是,他们被秦始皇陪葬了。也有人认为,或许早在项羽烧秦宫的时候,随侯珠也被化为灰烬了!
  • 上一篇: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寿山石(2)
  • 下一篇:青铜器纹饰之美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