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收藏知识 > 金银珠宝 > 正文
收藏知识
  • 唐镜与唐代艺术方寸之境绘盛唐气象
  • 时间:2021-07-23 09:27:04        编辑:宗皓        点击量:1705次
  •        铜镜很早便在中国起源,并持续发展数千年。在此过程中,铜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镜文化。洛阳作为唐王朝东都,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古代铜镜
           1、古代铜镜的发展历程
           两面铜镜均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说明在铜石并用的时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铜镜了。从齐家文化到春秋时期,虽然连续不断有铜镜出现,但是数量不多。从铜镜的纹饰来看,中国早期铜镜以几何纹和素面纹为主,动物纹出现较晚。
           在战国时期,铜镜进入了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时铜镜不论是从工艺方面,还是纹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最重要的纹饰有山字纹镜、菱形镜、蟠螭纹、鸟纹及连弧纹镜等,且纹饰之间相互结合。在工艺方面应用的有镂空、金银错、彩绘及镶嵌金属和宝石等工艺。
           汉代是铜镜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铜镜除了延续战国时期铜镜的纹饰外,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镜背上增加铭文,这也是出土汉代铜镜与战国铜镜的重要标志。进入唐朝以后,国势强盛,铜镜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铜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镜形的多样,纹饰题材的丰富以及工艺的创新。
           宋代时期铜镜的形制多样化,新出现了柄形镜、长方形镜、鸡心镜、钟型镜和鼎型镜等。但多样化镜形并没有促进铜镜的发展,纹饰内容没有与镜形达到和谐统一的程度,显得单调乏味。
           2、唐代铜镜
           唐代铜镜是继汉代铜镜繁荣兴盛后的又一高度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最后的高峰期,此后中国古代铜镜逐渐衰落。唐代时期,中国的古代铜镜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镜形、纹饰内容等方面,还是工艺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初唐时期瑞兽镜盛行,同时也是隋唐时期的铜镜中的重要镜类。其后在瑞兽镜的影响下出现了瑞兽葡萄镜和鸾鸟瑞兽镜,从瑞兽葡萄镜外区布局,如飞禽、葡萄枝蔓相间环绕的布局,能看出具有较晚出现的雀绕花枝的风格特点,从此唐代铜镜走向了以花鸟为主题的道路。
           盛唐时期流行的镜子是以瑞兽为主题的鸾鸟瑞兽镜和瑞兽葡萄镜,以及随后出现的雀绕花枝镜,这三者又使以瑞兽为主题的铜镜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以花鸟镜为主题的纹饰流行起来,为了更好地表达镜背的主题纹饰,瑞兽镜的圈带铭文逐渐消失。
           二、唐人对古镜的认识
           1、洛阳铜镜的出现
           唐玄宗开元时期共计巡幸洛阳五次,但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以后,再未巡幸洛阳。从此可知在隋唐洛阳城在盛唐期间,一直居于重要的地位。随着人口的增加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铜镜自然数量增多。且这一时期随着洛阳经济的发展,其镜形丰富、铸镜工艺高超,使得这一阶段的铜镜富丽华美,这都是可以从洛阳地区出土的唐代铜镜可以看到。
           安史之后以后,唐朝进入了中唐时期,关东大部分地区沦为了节度使割据混战的地区。唐朝统治者无暇东顾,因此隋唐洛阳城受到冷落,其重要性大大降低。
           从洛阳地区出土铜镜分区分期铜镜表中可以知道,中唐开始以后,洛阳地区出土的铜镜数量开始降低,包括中唐和晚唐时期的铜镜,这在绝大数程度上和由于战争导致隋唐洛阳城的人口下降有关,同时也和其经济发展衰落有一定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动荡不安,与之对应的是唐朝大一统之后社会和平稳定。社会的变化,使得艺术领域形成新的了风格,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雕塑、石窟之上,而且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用品铜镜之上。
           唐代时期的铜镜摆脱了前期铜镜规范化、样板化、缺乏创新的特征,形成了镜形多样,纹饰题材丰富,工艺精湛的特征,并在中国铜镜史上占据了高峰期。
            2、“古镜”在社会生活中的用途
           由于古镜的神异、珍贵,除了发挥照面梳妆的一般功能外,在唐代的社会生活中也具有特殊的用途,如佛道法事、社会交往和民间占卜等。
           道教法事活动用古镜的情况,在记载宋元明时代道教符箓咒术较多的《道法会元》中有关于用古镜化真人的方法。《道法会元》为晚于唐代的道书,但从圆镜和古镜的区分上,亦可见唐代强化古镜神异思想的影响。
           对于唐代社会盛行的古镜灵异观念,作为唐代国教的道教同样也很重视。唐代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他居京期间,曾向玄宗进献宝镜,并得到玄宗的御批及诗。在作为礼品或信物馈赠时,唐人选择古镜,自然是因为它的稀有,具有较一般铜镜更高的价值。
           古镜的神异、珍贵映照出唐人对古镜的遵从和膜拜,古镜在社会生活中仍有一定的作用说明唐人对古镜应较为熟悉。但是由于古镜神异性思想的强大,禁锢了人们对真实古镜的探索。
            三、铜镜古意展开的美术史
            1、唐代的嗜古之风
            铜镜是观容照貌的用具,是古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因为铜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铜镜较之其它物品更能反映社会观念和审美的变化。
            隋唐时代结束了“五胡乱华”后的纷扰,尤其是北魏末年“六镇之乱”以来的动荡,“文化政策”成为施政的重点,“礼”无疑是“文化政策”的核心。对古礼的遵从,奠定了唐代崇古的基调。
            唐代时,许多文士热衷于古学,好古之士入于唐书者甚多。崇古必然带来对古器物的崇尚。唐代,大臣向朝廷的贡献物中就有古代书画、器物。另外,古器物还被当作祥瑞,受到人们的崇尚。
            在这样的崇古氛围中,唐代工匠能够得到较多的古镜样本,唐代所出现的仿古镜,不但不会像金代那样被法令禁止,可能还被当作祥瑞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很可能是唐代仿古镜样式较多,数量较少的原因。
            2、镜中蕴含的神话传说
            以神仙人物作为铜镜纹饰内容由来己久,汉朝以来从未间断。而唐代的神仙人物故事镜不仅形态构图更为精美,细节描绘更为精致,更能充分体现宗教思想的追求,具有绘画般的艺术表现力和故事感染力。
           唐朝王室自称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后裔,自李唐开国后即尊崇道教,到玄宗时对道教的推崇更是达到鼎盛。
           道教是多神崇拜的宗教,其宗教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追求就是“求仙问道”,与超脱凡俗的佛教“出家成佛”思想最大的区别就是,道教与世俗的联系是紧密的,是普通人通过在俗世中进行一系列的“修炼”可以达成的,道教的宗教行为注重修身养性,强调神异法器,而铜镜恰恰在道教思想中具有非比寻常的神异性。
           所以铜镜与道教思想的结合是必然的,表现在铜镜纹饰内容上,就是各种展示神话传说、仙人仙境的纹饰题材的出现与流行。
            3、镜中蕴含的历史典故
           将历史典故这一题材引入铜镜纹饰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出现的伍子胃画像镜,伍子胃画像镜开创了铜镜纹饰中表现历史人物的先河,反映了汉代人“以古鉴今”的历史观。
           唐代故事镜纹饰中选取的的历史典故题材,不再是伍子青这类强调儒家纲常德行等精神价值观的忠臣义士,而着力于表现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隐逸“高士”形象。
           唐代历史典故类故事镜的纹饰题材有春秋时的隐士荣启奇与孔子问答、有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也有唐代山林中饮酒奏乐的高士形象,纹饰内容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和环境场景氛围的渲染,题材的选取和纹饰的刻画都透露出唐代道教思想文化影响下,人们追求隐逸旷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结语:
           唐镜尤其故事镜在纹饰题材、布局构图、图案形象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唐镜在朝鲜、蒙古等周边国家近年来都有出土,伊朗还发现了仿制的唐式镜。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唐代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尤为频繁,日本铜镜受到了唐代铜镜在形制、纹饰、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初学记》、《旧唐书》
  • 上一篇:商代到清朝:帝王将相随葬的金银玉器制品
  • 下一篇:中国书法艺术(楷书)金银纪念币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