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新闻阅览 > 军事天地 > 正文
新闻阅览
  • 二战重要文件之《开罗宣言》
  • 时间:2020-11-03 20:54:03        编辑:陈心正        点击量:5077次
  • 开罗会议(英语:Cairo Conference),代号“六分仪”会议,亦称第一次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4次高峰会议之一,会期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会后公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一切侵占的土地,塑造战后东亚的新局势。开罗会议确立中国成为世界四强的地位,对中国政治上意义重大;战略方面,虽然会上决议和承诺许多未予实行,行动计划一再延期和更改,最终仍达成中、英、美三国联手反攻日本的目的。

    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宣告: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必须将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使朝鲜独立。


    一、筹备

    在《普遍安全宣言》签署前后,已在太平洋战场上夺取了战略进攻主动权的美国又积极酝酿美、英、苏、中首脑会议,以便商讨尽快结束战争和决定战后世界的政治安排。

    开罗会议三巨头

    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华民国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7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面告罗斯福,指出在苏、日未公开决裂以前,蒋参加会晤是否将使斯大林感觉不便?建议美、英、苏三国领袖可先行会谈,若有机会,他本人愿随时与罗斯福晤面。7月4日,罗斯福建议蒋介石相见于重庆与华盛顿间之中途地点。8日,蒋介石复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相晤时间以9月以后最为适宜。8月18日,美方又提出能否邀请蒋介石飞华盛顿与罗斯福晤商。中方以蒋“军政羁身,似难远行”为由婉言谢绝。

    10月28日,在莫斯科3国外长会议期间,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莫斯科会议至今进行甚速,极望其结果得有裨于各方,余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余尚不知斯大林能否与我会晤,但在任何情况下,余极望与阁下及丘吉尔能及早会晤于某处。时间定为11月20日至25日,余思亚历山大(埃及海岸)当为一良好地点。”罗斯福强调:“余知阁下不欲久离贵国,但现时远行,对余甚为适宜。余正期望与阁下相见,因余信有多数问题,惟有吾人面觌,方能得圆满之解决。”

    11月2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9日,罗斯福正式电邀蒋介石于21日抵达开罗。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将“藉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由于斯大林不同意与蒋介石会面,4巨头会议先后由美、英、中和美、英、苏分别在开罗和德黑兰举行。

    1943年11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出席了开罗会议,担任蒋介石的翻译。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宣告:战后,日本必须将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

    国民政府各部门为参加开罗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军事委员会参事室提出了《关于开罗会议中我方应提出之问题草案》,分为对日反攻战略及讨论远东各问题之机构、日本无条件投降时应接受之条款、战后重要问题3大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拟具了《关于未来会议军事方面之建议》,内容包括发动缅甸战役、分3批装备中国军队90个师、维持美国第14航空队作战能力、援助中国空军建设、美军派步兵10个师来华作战等。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拟定了《战时军事合作方案》、《战时政治合作方案》及《战时中美经济合作方案》3种具体方案。

    二、主要议题

    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

    1、关于对日作战计划

    罗斯福为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与控制,主张从印度经缅甸向中国方向进攻,将日军逐出缅甸,恢复与中国的陆上交通;蒋介石也希望在缅北发动战役,以促使美英增加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巩固其实力地位。但是,丘吉尔不愿美国在东南亚和远东的地位得到加强,不愿美中军队参与解放英国前殖民地缅甸的作战,因而予以反对。三方最后作出在滇缅路对日作战的决定。

    2、关于远东战后安排

                                          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

    三方对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在太平洋地区夺取或占领的所有岛屿并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在战后如何处置原为欧洲国家和日本属地或势力范围的某些殖民地附属国问题上未达成一致意见。罗斯福主张给这些国家以形式上的独立权,以便日后美国扩大自由贸易市场;丘吉尔则拒绝讨论任何有关远东英国殖民地的前途问题,拒绝交还中国的香港与九龙。

    3、制定《开罗宣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台湾属于中国”这一事实,通过《开罗宣言》在国际社会再次得到重申,尽管世界各国对华态度不一,但对此从来没有提出过异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其中,政治问题主要是于23日晚25日下午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兼行政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次长谈中讨论。因为美、英事先已进行过商议,无需再谈。中美双方领导人就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若干共识。其中,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这也就为《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中美首脑晤谈后,美国总统特别助理霍普金斯受罗斯福委托,根据美、英、中三国会谈和美中会晤精神,起草《开罗宣言》。关于日本归还台湾于中国的问题,霍氏拟订的供罗斯福审阅的草案初稿明确表示:“被日本人背信弃义地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和台湾,应理所当然地归还中国。”25日,美方正式打印的草案文稿中将上述文字中的“日本人”改为“日本”。霍氏起草的《开罗宣言》草稿先送给中国代表王宠惠及蒋介石过目,然后在1943年11月26日交中、英、美三方官员(中方是王宠惠、美方是霍普金斯和驻苏大使哈里曼,英方代表是外交大臣艾登和外交副大臣贾德干)讨论。

    成果是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

    主要内容包括:三国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将被逐出其以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在相当期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战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打击了法西斯日本的侵略气焰,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但是,宣言只规定剥夺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岛屿的统治权,却不谈如何处理;关于朝鲜独立日期的规定含糊不清;对香港的地位亦未作出明确规定等。

    四、开罗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其合理性、严肃性、正义性和有效性无庸置疑。

    五、开罗公报

    中美英三国领袖,于举行会议后,发表公报,其公报全文如次:“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

    备注:录自1943年12月3日桂林《大公报》。开罗会议公报史称“开罗宣言”,美国东部战争时间1943年12月1日晚7时50分于华盛顿发表(中译本于重庆时间12月2日公布,3日在各报发表)。

    目的

    1943年11月22—2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谈  。

    12月1日,发表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开罗会谈主要是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宣言主要内容:三国军事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一致意见;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此宣言的公布,对加速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六、历史作用

    纪念《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为中国领土完整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积力从事对外侵略扩张,觊觎别国领土,多次把战争矛头指向邻国特别是中国。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在《马关条约》第二条中强迫中国将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第四条勒令清政府对日“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由于清政府库银不够,日本要求分期八年偿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苛刻、最不人道的敲诈勒索,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穷凶极恶、灭绝人性的侵略本质。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清朝政府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可随时予取予夺,备受战争威胁的对象。日本并不以此为满足,接着在1931年和1937年连续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件”,必欲灭亡中国而后快。接着又把战争矛头指向几乎整个亚太地区,同纳粹德国一道挑起一场使人类惨不堪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帝国主义正如纽仑堡和东京国际审判法庭所宣判的那样,犯下了反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滔天罪行。

    二战期间,随着德意日轴心国家侵略范围的扩大,联合国家先后发表《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扭转战局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1943年中美英三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庄严地宣告,“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诸方面加诸敌人”,“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宣言指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七、历史意义

    开罗会议上的蒋介石和罗斯福

    开罗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以下三点。

    第一、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这是中国军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赢得的成果。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成长壮大,中国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也正因如此,美英为了与中国一起打败日本,才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罗斯福为了拉拢蒋介石继续抗日以减轻美军在太平洋的压力,除了答应给中国巨大的援助外,公开宣称蒋介石是“四强首脑之一”。对此,由于英国地位下降丘吉尔也没有公开反对。斯大林同意《开罗宣言》说明也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至此中国跻世界四大强国之列。1945年4月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上,中国与美英苏一起以四大发起国的身份轮流主持会议,并最终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二、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中国战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依据。据此,中国不但名正言顺地收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大陆领土,而且收回日本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从中国窃取的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从而恢复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第三、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结束战争和战后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宣言》明确指出要“使朝鲜自由独立”,“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这就向世界宣布,结束战争的惟一条件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据此,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由美国起草,经英国同意,邀请中国参加的《波茨坦公告》中,明确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在打败日本、结束二战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中国国民政府还在国际间开展活动,推动同盟各国支持越南独立。 [7]  中美之间对于越南独立问题有所讨论。1942年8月3日,美国总统特使居里在与蒋介石谈话中表示:罗斯福反对战后将印度支那交还法国。他提出,对于一些落后国家,战后可以由临近的两三个国家联合托管,并承诺在若干时期后,恢复自由。认为此办法是使越南“不再沦为殖民地的保证”,居里表示,这一问题与中国关系很大,中国可能就是这两三国之一。 [8]  开罗会议上,蒋介石与罗斯福讨论了越南独立问题。蒋介石表示,战后越南不能交给法国,法国统治越南近百年,并没有尽到训练越南人的责任,法国在越南只有取而无予。罗斯福提议,战后将越南归还中国,蒋介石未予接受。罗斯福复提议对越南实行国际托管,由中、美、英、法、俄、菲各派1人,加上越南2人,组成托管机构,训练越南人成立自治政府。蒋对此表示原则赞成。蒋介石进而提议,中美应共同努力帮助越南战后取得独立地位,提议发表一份宣言,主张越南战后独立,但未为罗斯福接受,战后越南独立问题遂被搁置。

    第二次会议

    在1943年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重返开罗,美英间对于缅甸作战问题发生激烈地争论。1943年12月4日会议开始以后,丘吉尔要求把反攻缅甸的力量抽调用于强欧洲第二战场的“霸王”行动。罗斯福自称“倔强地像一头骡子似的”同丘吉尔发生争执,指出美、英对中国负有道义上的义务,没有理由放弃在缅甸的两栖作战,但“英国人根本不愿进行这场战役,我没有办法使他们点头”。罗斯福为了保持英美间的一致,不得不收回对蒋介石的保证。12月7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明由于准备1944年夏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需要大量登陆艇,就难以在孟加拉湾发动两栖作战了。这实际上意味着在第一次开罗会议制定的3国联合作战计划已告失败。


  • 上一篇:二战重要文件之《波茨坦公告》
  • 下一篇:二战重要事件之《雅尔塔会议》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