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韬武略 > 正文
学习园地
  • 战争、祭祀与乐美,中国大鼓的不同姿态之美
  • 时间:2019-08-27 10:16:30        编辑:xinzheng_b        点击量:3059次
  •        人们常以“咚咚”的声音来形容心跳,人们也常以“咚咚”的声音来形容鼓声。也许是两者的声音极为相似,因此,鼓声往往能带给人以力量。

           鼓,作为世上最为悠久的乐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人类文明从蛮荒到繁荣的每一步。

           战争之鼓

           宋襄公作为春秋时期宋国的第20代国君,因为盂地会盟时未带兵卒被楚王活捉,以及泓水之战时坚守礼义被楚国打败两件事,留下了争议。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宋襄公的作为,实在是有些愚不可及,可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却也正好是当今有所缺失的。
           不可否认,宋襄公是一个真正的贵族。这样的身份让他时刻遵从着周礼,哪怕是大军压境,他也仍在坚持: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他既没有趁着楚军渡河时的便利条件进攻,也没有在楚军还未布好阵仗之前进攻。一直等到了楚军排列好阵仗,宋襄公才让军队发起了进攻。

           结果不难猜测,宋国的军队战败,宋襄公也受到了重伤。在大家开始埋怨宋襄公时,宋襄公却仍在坚持:“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这里的“不鼓不成列”,是击鼓进攻的意思。

           古代的战斗,士兵们必须排列成整齐的队形才能得到相互之间的照应与保护。若是阵型混乱,那么很容易就会被逐个击破。也因此,在那段时间,保持队形完整的一方,有着很大的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于是,哪怕是战阵向前进攻时,也是步步为营,每走出一段距离就要停下来调整队形,直到兵刃相接。

           人在战争的过程中是渺小的,所以用人声呼喊的方式调整队形,在变数众多的战场上,根本起不到作用。这个时候,战鼓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战鼓不同的击打方式,不仅可以发出种种信号,还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气。《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利用了这点。

           祭祀之鼓
            “击鼓坎坎,吹笙呜呜。绿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乌臼烛明蜡不如,鲤鱼糁美出神厨。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愿神来享常驩娱,使我嘉谷收连车……”这是宋代诗人陆游《赛神曲》中,对于祭祀场景的描写。通过对文章的解读,祭祀时的震耳鼓乐,人们的载歌载舞,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当科技还不够发达的时候,人们往往将解释不了的事情进行了神化,认为这个世间的万物都是由神来操控的。于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人们希望能够直接与神进行对话,倾诉他们的需求,祭祀活动也由此产生。

           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音乐与歌舞逐渐的成为了祭祀礼仪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哪怕祭祀时所使用的乐器颇为众多,但以鼓为首的打击乐器却仍然占据着祭祀仪式中的主导地位。而且,这样的主导地位,并不仅仅是存在于较为简单原始的仪式上,即使是到了比较繁复重大的祭祀活动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比如山西曲沃县的“扇骨傩戏“,它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只有各种各样的鼓;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组的”勒泽格辣“的祭祀仪礼上,所使用的乐器也只有鼓。

           其实,“以乐通神”的观念自古就有。无论是《史记·孝武帝本纪》中,汉武帝向公卿们询问:“民间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还是《周礼·春宫·大司乐》中:”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都体现出了这种观念。甚至在《周礼·春宫·大司乐》中,还透露出一丝“以乐降神”的意味在里面。

           乐美之鼓

          《国乐大典》第二季第一期,在玖木乐团演奏完毕后,节目组请出了国内打击乐泰斗人物安志顺老先生。老先生一出场,全场人员均不约而同的起立以示尊敬。

           88岁的老先生自1947年开启他的鼓乐人生,至今已经72年。安先生的音乐事业可以说是伴随着新中国一起发展过来的,上个世纪40年代刚刚入行的他,在50年代就已经被誉为“东方的鼓神”。

           作为安老先生代表作之一的《老虎磨牙》,是以唐诗《猛虎行》和陕西渭北民间击乐为素材创作。老先生运用了大镲和大鼓的多种演奏手法,加以节奏和力度的多重变化,生动的刻画了一只在隐藏在深山之中磨牙的猛虎以及它奔驰下山的迅猛姿态。曲子大致上分成了两个阶段:慢板和急板。

           在进入慢板之前,通过鼓、锣、板、镲的配合营造出了在秋虫嘶鸣衬托下的愈发寂静阴森的山林,将听众的紧张感带动了起来。当曲子进入慢板之后,演奏者会用抓击得方式在大鼓上击打出“扑扑”的音响,同时配合其他乐器,模拟老虎踏着干枯的草叶下山觅食的走动声。就在听众的紧张感达到极致的时候,大镲几声磨击,带来了阵阵冷风。
           乐曲至此进入了第二阶段,快板。这时的演奏者左手持槌扣压于鼓面,右手持槌猛击左手鼓槌,让大鼓既发出了鼓皮的声音,又有着木制的槌声。同时,各种乐器也随之加快,与鼓声一起为为听众带来了画面感极强的一段节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老先生把中国的打击乐传向了整个世界,意大利的著名音乐家维拉德称他为“中国打击乐的贝多芬”;加拿大媒体则是发表刊文称:“中国的打击乐把加拿大人打得灵魂出窍”;老先生的《鸭子拌嘴》、《老虎磨牙》更是被波兰博览会的主办者称为“中国最古老的现代精品”。
           其实,不仅仅是单纯的鼓乐能给带个人极强的画面感,即使作为配角,鼓的表达也往往会直接揪住人的内心。
           电影《十面埋伏》中,刘捕头和小妹打斗时的配乐,就是添加进了鼓声,随着二人打斗场面的展开,击鼓的声音传入耳中,余音不绝。而在小妹逃亡时出现的鼓声,更是不断的冲击着观影人的内心,叫人激动不已。
           《男儿当自强》中,也同样用鼓,为听众带来了热血澎湃的感觉,恨不得亲自大吼一声,将心中汹涌的情绪抒发出来。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纪连海,更是在《国乐大典》这一节目中用四个字进行了点评:“鼓,是灵魂。“
  • 上一篇:曾国藩:潍水之战,断不可信!史记虚构了韩信击杀龙且之战?
  • 下一篇:上官婉儿:能“量天下士”,亦能“渎乱宫闱”,究竟是怎样的女子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