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这四人的名气一个比一个大,但他们的定位,却始终都是好臣子。比如说最著名的信陵君,他率领多国联军,打得秦军落荒而逃。但在面对魏安釐王的猜忌时,他也只能躲在赵国混日子。后来,魏安釐王将信陵君召回国内,又给了他很多发挥的机会,信陵君干得不错,但又遭到了猜忌。这时候,信陵君也只能选择继续混日子,最终郁郁而终。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再说同样著名的孟尝君,他声望最高的时候,据说门下有三千食客。可没过多久,孟尝君被齐王罢官,那些门客立刻离他远去,只剩下一个冯驩陪着他。后来,齐王让孟尝君官复原职,那些离开的门客就又回到了孟尝君的身边。面对这种情形,孟尝君也只是感慨,这帮人的脸皮为什么这么厚。冯驩劝他看开点,你有权力的时候,大家巴结你;你没权力的时候,大家远离你,就这么简单。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後召而复之........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曰:“.....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後,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通过冯驩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如果孟尝君无法受到齐王的重用,他就没有权力。这对于春秋时期的贵族来说,简直无法想象。比如宋国就曾经有一位公子,因为一块肉,跟国君发生了冲突,最后居然把国君给砍死了,还顺便留下了一个“食指大动”的成语。这种奇葩事件几乎只会出现在春秋时期,而很少出现在战国时期。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国君要集权,为什么不干脆把这些贵族连根拔起呢?非要给他们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