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湘
(1911-1993)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湖南省新化县人,1911年10月25日生于新化县圳上镇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1月入唐生智部当兵,参加北伐,后被编入滇军朱培德部。1930年9月受中共地下党影响,在江西大余新城镇组织起义,投奔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参加中央革0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中屡建战功,由班长渐次升任团长。曾在战斗中率红一师一团二营多次打退优势之敌的轮番进攻,扼守至关全局的山头阵地。率少共国际师四十五团在石城县驿前以西,接替原由3个团担负的与敌6个师的对峙作战,完成了掩护红三军团转移设防任务,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他带伤参加长征。在17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并控制渡口后,他率红一师一团二营从安顺场过河,钳制国民党军杨森部1个旅,掩护红一师主力渡河,确保红军主力沿河南岸西进抢夺泸定桥。1935年9月后,任红一师副团长、红二师四团团长,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战斗中再次负伤。1936年1月任红一师一团团长,率部参加东渡黄河战斗。不久,回师陕北,率部参加了曲子镇、张家湾、会宁、固原等战斗。1937年3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副团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1937年10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团团长,率部活跃在涞源、易县、涞水、房山、源县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1939年9月后任晋察冀第一支队司令员、南下挺进支队司令员,率队参加武(安)林(县)磁(县)涉(县)反“摩擦”战役,配合一二九师给国民党反动派朱怀冰部以毁灭性打击,受到八路军总部的赞扬。1941年9月以后,先后任晋察冀第四、十一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坚持抗战,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作出积极贡献。1945年以候补代表身份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晋军区副司令员、晋察冀四纵队司令员、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绥远、集宁、晋北等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保南战役、保北战役、大清河北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2年11月离休,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他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93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前国防部长迟浩田称他为“华夏名将,吾辈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