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 国学文化 > 论孟老庄 > 正文
国学文化
  • 《论语》中的纪实文学元素
  • 时间:2019-04-25 16:19:04        编辑:xinzhengjiaoyu        点击量:2389次
  • 提起《论语》,我们想到的是语录体、儒学经典、仁义道德、政治主张、教育原则等词汇,想到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往往忽视这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著作的文学价值,也很少考虑它的纪实文学元素。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记述了孔子及弟子们的学术活动、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信息量丰富。全书虽大部分为记言的语录,谈的又都是做人、治学、治国的大道理,但仍有一些片段叙事文字,纪事、纪史,且这些文字言简意赅、隽永有味、形象生动,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极富文学色彩,蕴含了诸多纪实文学元素。

    《史记》是中国史学的一座高峰,同样也是古典纪实文学的高峰。其中,多处引用《论语》的原文。先引一例。《史记·孔子世家》: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而《论语》的原文是: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可以看出,《史记》中的这段文字,只比《论语》原文少了几个字。司马迁为什么直接取《论语》原文纳入《史记》之中?毫无疑问,是他承认和肯定《论语》的纪实性,同时也与《史记》的文学性合拍。更典型的例证,如下:

    《论语·壅也》载: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是当时卫国掌权者卫灵公的夫人,其人妖媚,名声欠佳。孔子去见南子,学生子路自然极不高兴。不仅如此,子路还直接把这种不满情绪挂在了脸上。看得出,面对子路的汹汹气势,孔夫子心里自然有点发虚。于是,他急忙向子路发誓:我如果做了不合适的事,上天都会厌弃我的!

    多么鲜活、可爱的一位师长!《论语》对“子见南子”的记载,就是如此简略。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同样引用了论语中的这段文字,并且又根据其他相关史料和合理想象,对细节进行丰富。全文如下: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见南子”在《论语》记载简略,司马氏后来又进行铺延,将具体见面时的情景都描绘出来,成为一段经典的纪实文字。

    在这里,《论语》的精简记录是躯干,而《史记》的精彩故事便是一棵花红叶绿的小树了。司马迁把《论语》里的一条简单的记事信息,铺张成为有细节和场面的生动描写,反映了历史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生动有趣,增强了形象性和可读性。

    《论语》中类似的小故事、小片段还有很多。 选自《论语·先进》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则更是将纪实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范例,可作为一篇美文来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此篇中,孔子与四门生坐而论道,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自言语个性,人物形象鲜明,而一直沉默的曾皙,其形象更为生动。他人高谈阔论,曾皙兀自抚琴不语,当老师点其名时,只见他随手一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何等潇洒不羁啊!这里,语录体和叙事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称得上一篇记载孔子师徒群坐、讲学论道真实画面的短篇纪实文学。

    子路“率尔对曰”,“夫子哂之”,曾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这些文字都可以说是非常得体的文学描写,都带有强烈的纪实文学色彩,其个人的性格,思想主张,气质风度,全部展露无遗。

    这么看来,将《论语》中的这一篇称之为短篇纪实文学佳作,是当之无愧的。

    纪实文学是一种以历史真实为骨架,以符合人性、族群共同的心理特征为标准,以合理想象为血肉,深度反映事实真相的文学体裁。若按照这个标准,《论语》中具有密集的纪实文学篇章或片段。而这些篇章和片段,虽然是一个个不很完整的小故事,一条条写人记言的小片段,但都写得情趣盎然,意味丰富,读来毫无枯燥、晦涩之感。

    我想,由此及彼,我们时下的纪实文学创作,应当从《论语》纪实文学元素中汲取营养,将作品的纪实性和文学趣味性高度和谐统一,用文学的表达去融合纪实材料,提升作品的理趣、情趣和旨趣,增添纪实文学的可读性和生命力。

  • 上一篇: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修自身
  • 下一篇:老子说:吉礼尚左 战争尚右

  • 分享到:
  • 我来说两句
    登录后可评论



  • 网易
  • 百度
  • 大众网